Mobile Button

107年3月大事記

新港鄉3月大事記

嘉義縣道166拓寬動土 紓緩新港民雄工業區車流 (摘自中國時報/記者張伊珊 2018/3/9)
連結台塑新港廠區與民雄頭橋工業區的166縣道,新港三間厝至民雄牛斗山段,現為雙向單行道路,每逢上下班尖峰時段,不僅車流眾多,且經常可見大型貨車與機車騎士爭道情形,交通事故頻傳。為終結居民與大車搶道的惡夢,嘉義縣政府積極爭取經費,終於在3月9日上午舉辦道路拓寬工程動土典禮,要把原本的9米道路擴寬至18米,並畫設有機車道與路肩,確保民眾行車安全。縣長張花冠致詞時表示,此項道路拓寬工程,由交通部公路總局補助8800萬,縣府自籌7200萬,總經費共1.6億元,施工路段從三間厝至牛斗山路段,全長為1350公尺,將在今年11月底完工,要讓民眾無論是外出工作或返鄉回家,都有一條安全又便利的道路。

 

國定古蹟新港水仙宮動工修復 半年後重現 (摘自聯合報/記者謝恩得2018/3/24)
國定古蹟嘉義縣新港鄉笨港水仙宮有少見的優美山牆,但因在北港溪畔容易受潮,加上多年來地震損壞,昨天動工修復,將先處理影響結構安全部分,預定半年完成。水仙宮至今一直保存著200年前的風貌,最美畫面是山牆、燕尾和藍天相呼應,從三川門、前過水廊、拜殿、正殿、後過水廊,層層相連的天際曲線,往往讓民眾驚艷。水仙宮還有陳玉峰、江清露兩位大師的彩繪門神、堆泥彩繪璧畫,都是傳統藝術瑰寶;整座寺廟的木雕、剪黏等,均呈現百年精緻工藝。文化部表示,古笨港從明朝末年即為台灣重要的出入港口,水仙宮後方地下4公尺,曾挖出建築結構,確認歷史上古笨港的生活痕跡。

 

新港高中生感受古早奉茶文化 聽阿公講故事喝咖啡 (摘自聯合報/記者謝恩得 2018/3/26)
嘉義縣國立新港藝術高中美術課今日由校長廖連喜,帶一年級學生們到新港鄉古民村社區開辦的堤防咖啡,聽阿公講地方故事,感受台灣人情味的溫暖。古民村「堤防咖啡」有著分享咖啡,由各地民眾寄杯或分享給其他人,讓人可以前往喝免費的咖啡,有如早年農村的路邊樹蔭下,免費提供茶水給行人取用的「奉茶文化」。在堤防咖啡做志工的80多歲阿公,滿是皺紋的手指向遠方,敘述著村庄有些地方在二次世界大戰曾被炸彈襲擊,亦不忘一再提醒像是孫子的學生們好好念書做人,交流著動人的祖孫情。


彰化南瑤宮媽祖換龍袍有典故 信眾轉身迴避 (摘自自由時報/記者曾迺強 2018/3/27)
彰化市南瑤宮至笨港進香重頭戲,3月27日上午在嘉義縣新港鄉笨港天后宮完成傳承200多年的「換龍袍禮」儀式,由虔誠婦女為媽祖換穿龍袍,在場信眾不分男女轉身迴避5分鐘,此儀式不但彰顯神明間感人的姊妹情誼,更是台灣宮廟交流的罕見場面。彰化市長、南瑤宮管理人邱建富說,南瑤宮媽祖金身早年分靈至嘉義楊家,由於楊氏子孫財力不濟,無力更換分靈媽祖破舊不堪的龍袍,因此南瑤宮來進香都會替楊家媽祖換裝,彰顯媽祖姊妹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