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小鎮醫師的愛情

【219期】六十感言

作者:陳錦煌◎本會創會董事長、扶緣服務協會理事長

我是民國四十一年出生,今年是一百年,用台灣的算法,我己經六十歲了!
六十歲,一甲子,心中有許多感想。
過年休假期間,整理我的藏書與資料,發現所有書架都滿了,滿得非常離譜,連地板都堆滿滿的書。
六十歲的最大感想,是我大腦中的硬碟需要delete清除了,不然怎麼再擺進新的東西。
從1987年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後,為了基金會的生存,年年難過年年過,不停增加工作項目,幾乎每二年都有新的項目:本土化、社區化、學習化、國際化、產業化……等;2000年進入民進黨的內閣,雖然離開基金會的工作,但是為了台灣首度政黨輪替,得拿出成績,拼命學習新的知識,增加更多新的儲存,舉凡災害防救、生物科技、觀光發展、災後重建、古蹟保存等,因而佔據了太多的腦內硬體空間;2005年成立扶緣服務協會,是老工作,然而嘉義縣老人人口全國第一,年輕人就業困難的壓力,逼我學習各式可能解決方法,參加各式研討會,新的資料自然滿溢了。
六十歲年初一整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清除,然後重新整理,釐出新空間,看能否找出新的方向。
另外,在清除整理中,找尋這生中過去曾走的路,檢討過去,策劃將來,以為即將退休後的工作預作準備。
清除整理中,發現這生做事的最大缺點:拖泥帶水,將許多可以丟棄的東西保存下來,結果讓事情更複雜。
單純化,或許是未來六十年最重要的原則。除了單純,少點慾望,也可減少煩惱,增加快樂。
在這六十歲的前老期階段,除了社區醫療工作,應該專心當扶緣及基金會的義工,順便好好整理二十來的經驗,不管由下而上從新港的執行面,或由上而下從行政院的政策面,這生中我最關心的社區議題,縱向在台灣公民社會發展的角色,橫向在文化、認同、環境保護、終身學習、社區產業、弱勢關懷、社群組織等面向的發展,我到底做了那些工作,能否歸納出可行的經驗,提供後進參考,這是我不能逃避的責任。
林懷民老師一直勸我不要做太多事情,要好好做好一項工作,單純些,直到照顧好細節,社區有關工作,更是如此。這些年來,政府在社區方面,不斷推出新的計劃內容與經費項目,然而受限於不合理的經費核銷,更受制於顧問公司及輔導單位的剝削,能真正落實於社區,著實不多,因此,奉勸關心社區的朋友,不要放棄希望,選定一項社區居民的最大盼望,單純地、持續地、克服困難地,堅持到社區居民感受到成果,這是我由衷的盼望。
也是我六十歲最大的感想。
(更多文章請上扶緣服務協會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fuyun_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