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218期】自己種菜吃

作者:宋明晃◎本刊編輯委員

基金會推廣自己種有機蔬菜也十多年了,早期菜園從綠園北面開始,接著移到鄉公所東邊,雖然有多位義工用心投入,但是蔬菜品質及參與人數,總是無法突破,去年12月到林昭元董事長的農場參訪,聆聽何老師在種菜中,領悟到人與大自然之間的許多哲理,讓很多人燃起開闢有機蔬菜園的雄心,接著,基金會張董的妹妹推薦的賴茂勝老師,在基金會5樓那一場演講,更堅定了大家的決心,打鐵趁熱,二師兄登高一呼,獲得近20位義工的響應,張董也明快的決定,將他位於安琪兒幼稚園附近的一小塊田,提供給大家種有機蔬菜。
從稻田轉型為市民農園式的菜園,是一大工程,幸運的是二師兄非常內行,請大型耕耘機翻土,請多元就業的夥伴作畦、人行通道、供水系統、排水系統……,當改良工程稍微就緒,1月2日,一大早,十多位義工就迫不及待的進場,培土、施肥、播種、定植…,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種植蔬菜的種類、畦的長寬高,八十多歲的清振伯,更是大家請教的對象,一會兒示範溝施肥,一會兒指導播種的方法……,好不熱鬧,好客的張媽媽更是泡一大壺熱茶請大家解渴。
熱鬧的景象也吸引許多路過的鄉民,大家都非常讚賞這種無毒無化肥的耕作方式,七十多歲的楊老伯更熱心的帶我們參觀他的有機農園。的確,從國外引進五、六十年,殺雞取卵式的農作方式也該改變了,台灣的農地,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的平均量,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農田長期受難,蚯蚓、青蛙、小昆蟲、微生物……,全被殺死,只剩下酸化的土壤,我們應該回頭,學習老祖宗留傳數千年的耕作方法,再稍作改良,建立永續相傳的經營模式,讓我們的下一代有健康的田可以耕種。
農場附近有幼兒園、小森林、小溪、稻田、菱角田……,視野開闊,曾是賞鳥的景點,更有美麗的自行車道,假以時日,必能成為新港另外一處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