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社區醫學

【248期】新港鄉四大癌症篩檢現況探討及行動策略

作者:高銘鴻、林家宏 指導者/陳錦煌◎臺大醫院

一、為什麼政府要推動癌症篩檢?
由於癌症佔據全國十大死因之首已經有二、三十年之久,相較於其他慢性疾病已逐漸得到控制,癌症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第二名以後之死因,因此癌症對於國民健康之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而我國癌症治療品質已經不輸給美國;並且早期發現癌症並治療,比起癌症末期的醫療費用,要來得省錢許多;再者,大規模研究顯示,定期實施癌症篩檢可以大幅降低癌症死亡率。因應以上癌症篩檢之需求,國民健康局陸續制定了癌症篩檢政策,目前則正推動第二期(民99至102年)之「第二期國家癌症防治計劃」。

二、問卷調查簡介:
由於癌症篩檢比例低落,我們欲探討新港鄉癌症篩檢率與全國的差異,以及民眾為何不想做篩檢的原因,於是,我們從民國101年12月10日至12月21為止,訪問了118位民眾,問卷來源包含了血壓站、新港公園隨機路訪、扶緣協會及新港文教基金會志工、馨園社區關懷據點、元極舞團體、海瀛村健檢站等。

三、問卷結果:
1.受訪者族群以70歲以上長者為主,占51%,問卷中男女比為36:64,以女性占多數。
2.受訪者中有12人未曾聽過四種癌症篩檢,其中以經濟情形清寒為主。男性不知道癌症篩檢的比率遠比女性高,男性(18%),女性(5.3%)。
3.教育程度與是否知道癌症篩檢有極大關係,不知道癌症篩檢的人集中在國小以下的學歷。
4.已知篩檢但不願意去做的原因主要為「對自己身體很有信心」、「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順其自然就好」。
5.在個別癌症篩選部分,大腸血便檢查,女性的參與率也遠高於男性(男:女=37%:58.7% )。口腔黏膜檢查,男性有危險因子數量遠多於女性(男:女=16:1),而有危險因子男性未曾做過口腔黏膜比率高達56%。乳房X光攝影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癌症篩檢率均為八成以上。 

四、改善篩檢率之可能策略
針對未知癌症篩檢資訊的民眾,可鎖定其生活可及範圍著手進行衛教,可以嘗試台語電視劇結合癌症篩檢劇情,或在廣告時間強打癌症篩檢資訊;或在民眾聚集聊天之場所、菜市場廣貼海報,或使用多媒體吸引注意力。
社區內可能有很多不願意外出或行動困難的長者,可以配合扶緣送餐服務,取得送餐老人之癌症篩檢情形,請志工問安時順便追蹤;另外扶緣有舉辦外籍看護活動,可於活動時進行癌症基本衛教,協助提醒長者;充分與村長合作,掌握村裡行動不便者或精神病患者,建檔後與衛生所一起追蹤個案。
超過免費癌症篩檢年齡的老人,一樣需要認識癌症;再者,老人之子女或朋友也可能需要癌症篩檢。因此在衛教時,癌症篩檢及癌症知識的宣導應該一視同仁,不分年齡。
針對已知癌症篩檢資訊,但未曾做過的民眾,不想做篩檢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對自己健康有信心」、「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順其自然就好」。我們可以嘗試改變衛教之方式:正面鼓勵定期做篩檢讓自己和家人朋友更放心;舉出負面例子,比如衛生所今年癌症篩檢就發現好幾個沒症狀的癌症患者;再度正面強調,現在醫學這麼進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是有可能完全康復的。

「順其自然」的想法,也有可能是因為某些長者內心憂鬱或覺得自己沒用,這時候我們應該積極提升心理層面的積極想法,可以嘗試以社區健康營造方式,讓老人參與社區事務,做志工幫助別人,或進行藝術創作洗滌心靈,讓老人覺得自己有用,選擇積極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