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交流道

【384期】可溯源的蔬果——產銷履歷

作者:葉永霖◎本會董事

走進連鎖超市採購時可以發現部分蔬菜、水果、魚肉、雞蛋的包裝上都有一個共同點:貼有一張帶著QR Code的貼紙,這些就是產銷履歷驗證農產品,用手機掃描上面的QR Code即可展現該商品的生長歷程,什麼時間播種、施肥、灌溉、防治、採收都有清楚的紀錄,還有每天辛勤照顧它們長大的生產者資訊也會出現以示負責。以往我們在採買蔬果時很難知道我們每天吃下肚的蔬果是何方來歷,梨山高麗菜是不是真的來自梨山、花蓮大西瓜有沒有種在花蓮,有了產銷履歷,QR-Code 一掃便可知道他的來歷。
食品安全很難從外觀上去做辨別,於是一套可信任的驗證制度尤其重要,產銷履歷驗證便因而催生。產銷履歷的架構可分為規範、記錄、驗證。生產者需遵循主管機關(農業部)制定的臺灣良好農業規範去做生產操作並將各流程做詳細的紀錄,最後再經過認證的第三方驗證機構檢視各項操作是否符合規範並抽驗產品,經過層層把關合格的產品才可以貼上產銷履歷標章。而貼上標章並不是把關的終點,在市場上販售期間更需要接受縣市政府、衛生局、農糧單位、消費者保護機構等跨部門不定時的抽檢來幫大家維護農產品的安全。
產銷履歷驗證的價值於生產者來說可藉由遵循良好農業規範,系統化的管理田間作物降低農藥用量達到環境與生產永續,且透過每日紀錄形成的大數據來整合管理病蟲害,利用多元化防治方法控制害物族群,降低其經濟危害至可接受標準之下,維持生態平衡並且降低作物損失。當發生食安疑慮時更可藉由產銷履歷的批次控管,追溯產品生產地段及作業流程,有效釐清問題發生原因,改進生產作業流程,並視需要啟動產品下架回收。對於每天需要購買食材的消費者,產銷履歷不只是貼在產品上的一張標章,它更是一座建立雙向溝通的橋樑,藉由掃描QR Code看見的資訊可以更了
解吃下肚的食材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藉此建立食品安全的信心。
產銷履歷驗證農戶截至今年十月底已超過四萬戶、十萬公頃,各大超市供應的蔬果超過一半以上有產銷履歷,連學校孩童的營養午餐也都必須使用產銷履歷食材,產銷履歷食材已不知不覺地悄悄走進我們的生活之中,下次到超市採買時不妨拿起手機掃一下QR Code了解一下即將吃下肚的東西,這會讓採買的過程增加許多樂趣,並透過消費行為支持產銷履歷農產品,藉此鼓勵更多農民一起營造更優質的農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