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世紀回眸

【372期】糖鐵嘉義線㊀

作者:張耀元◎錦和高中教師

北港糖廠變遷
北港糖廠舊稱北港製糖所(北港製糖株式會社),原為1910年由小松楠彌等人,以資本三百萬圓在台南州北港郡(雲林縣北港鎮)所創設的新式製糖工場。
1915年北港製糖株式會社發生財務危機,併入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定名為北港製糖所並擴建廠房。1927年爆發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大恐慌),東洋製糖株式會社也陷入經營困難,而將北港工場讓與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並擴充產能2,000噸,成為大日本製糖旗下產能僅次於虎尾製糖所之製糖工場。1943年,大日本製糖改組為「日糖興業株式會社」,簡稱日糖興業。
臺灣光復後北港糖廠由台糖接管,1950年台糖改行總廠制後,北港糖廠隸屬虎尾總廠,1967年改行大廠制時,仍屬虎尾總廠。1988年增設煉糖工廠,2004年改隸屬台灣糖業公司砂糖事業部,隔年7月1日停閉製糖工場,原料甘蔗撥運虎尾糖廠壓榨。北港糖廠歷經百年後,正式結束營運走向歷史。

糖鐵嘉義線(嘉北線)
北港製糖會社成立後,除申請設立原料專用線外,也兼營嘉義至北港間客運業務,此即臺灣營運最為悠久的糖鐵嘉義線(嘉北線)。
1911年8月30日北港製糖會社嘉義線通車,臺灣總督府發出告示第四十號運輸營業許可,嘉義線沿途行經北社尾、牛斗山(牛稠山,民雄鄉山中村)、新港、板頭厝(板頭村)、北港等地。

嘉義線各場站
嘉義線除了初始設立的車站外,日後因應客運需求又陸續增設了竹圍、溪底寮、三間厝、灣仔內等站。
1902年4月20日縱貫鐵路嘉義至新營之間開通,設立嘉義驛(かぎえき ),1911年北港製糖會社嘉義線通車,在嘉義驛後方設立了糖鐵嘉義站,通俗地名叫做「北港車頭」,日治時期稱為「北港行驛」(ほっこうゆきえき),即往北港的車站之意。1982年8月糖鐵嘉義線停辦客運業務之後,臺鐵於1991年2月24日在原糖鐵嘉義站舊址增設後站。
後來為平衡嘉義前、後站交通發展,嘉義市政府於嘉義後站處設立「嘉義市先期交通轉運中心」為全台第一個整合臺鐵、林鐵(阿里山森林鐵路)、國道客運、市區公車、公路客運及BRT 等運輸系統的交通轉運站,2011年1月20日正式啟用。
竹圍站——竹圍意指用竹圍起來的家園,從前治安不佳,為了防禦故在聚落周圍環植刺竹,故此稱為「竹圍仔」。竹圍站於1932年4月28日開始營業,約於臺灣光復後廢止營運。
北社尾站—— 北社尾開發歷史甚早,日治時期隸屬於嘉義西堡「北社尾庄」,位置大略在今嘉義市保安里、北湖里一帶。註:日治時期停車場,有場站、車站(駅)之意,略等同於今日車站之意。
北社尾站於1911年8月30日設立營運,為一簡易招呼站。1932年4月28日竹圍停車場運輸營業開始時,同日北社尾停車場遷移至今日北社尾路旁繼續營運。
溪底寮站——溪底寮(太保市北新里)鄰近牛稠溪曲流南岸,地勢較低雨季常因溪水上漲而淹水,漸被稱為溪底寮。1958年10月15日設立溪底寮招呼站,除混合列車不停車外,汽油車短暫臨停。
牛斗山站——牛斗山(民雄鄉山中村),舊稱牛稠山,位於牛稠山下而得名。牛斗山站於1911年8月30日設立營運,為北港糖廠嘉義線與大林糖廠牛稠線重要的交匯點,此站以南到溪底寮站之間,為南北平行預備線其中一段。在營業線時期或改原料線之用,依然還是很重要的車站,列車要在此辦理閉塞(行駛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