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工程始於2012 年陳錦煌董事長的創舉,結合社區、學校、家庭,建構高關懷家庭的支持網絡,呵護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經濟弱勢、家庭變故導致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的孩子,最早實施於國小學程,兩年後因應首批參與學生即將升入國中,遂於2014年延續開辦國中學程,我因緣際會有幸在此時加入團隊。
首先容我簡略詮釋相信工程,「工程」一詞始見於18世紀的歐洲,最初的含意局限於具有軍事目的兵工技術,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擴展到更多領域,例如建築、機械、土木、交通、資訊等。不過這樣的定義狹隘於以「物」為主,19 世紀以後,隨着人文思想的蓬勃發展,工程一詞已擴展到廣義領域以「人」為本的社會工程、教育工程……。
不論狹義或廣義,工程大抵具有相同的特性,就是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透過有組織的運作達成有價值的成果。相信工程自不例外,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把這群孩子教育成身心靈健康、具有學習能力、能適應學校教育,甚至目標遠大至將來可以順利融入社會。
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的是,全國諸多類似教育工程大多以「希望」為名,唯獨我們以「相信」為名,這就讓我佩服陳錦煌董事長的睿智,讓孩子可以深刻體會大人們相信他們會成功,也引領他們堅定相信自己會成功。
將近十年的參與,有好多感動,旅外企業家黃文亮董事長、宋恭源董事長及夫人阮豊瑛女士的大力資助以及全國各地善心人士湧至的捐款,讓我們有推動的財力,數十位阿姨、叔叔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情懷,投入陪伴、關懷、送餐的行列,諸多教育界在職、退休的夥伴們投入全方位的生涯指導,讓相信工程呈現積極奮發、充滿活力的大家庭。
我們的行動是多元的, 並不是單單以課業輔導為滿足,有師生共同設計的多彩多姿的團隊、有培養多面向能力的生涯探索、有王忠清老師指導的相信樂團,有基金會主導的圓夢計畫……,讓孩子們敞開心靈勇敢面對成長過程的種種試煉。
萬事起頭難,憶起國中端剛開始的時候,家長跟學生都有觀望之情,有些是家長願意學生不願意,也有學生願意但家長不願意,老師們不辭辛苦,星夜之下騎著單車挨家挨戶拜訪勸說、鼓勵。到如今,看到當年可愛的小朋友如今已開始有人踏入社會安身立命,人類的感情是向下傾注的,早期受惠於相信工程的孩子們,源自濃濃的歸屬感,已經有人開始回饋幫助照顧學弟學妹。
大家齊心協力辛勤澆灌耕耘的園地,必能使善的種子萌芽茁壯、繁花似錦、碩果纍纍,這是地方之福,也是國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