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55期】女力青農——舞農家族

作者:李清源◎新港青農會長、張惟智◎本刊編輯委員

家如(新港青農前副會長)熱衷於青農間的交流和學習。她原本在傳統作物(薑、牛蒡、空心菜)的種植上已經經營得有聲有色,依然在其中找尋不同作物搭配,挑戰自己。在冬季溫室葉菜類種植後,她搭配春、夏兩季,嘗試種植新品種甜瓜、香瓜等。最近,還挑戰難度頗高的「嘉義極光」網紋洋香瓜。家如自己與團隊的從農思維,在農業安全生產的基礎中時時突破自我,不故步自限。

家住新港共和村後庄的新港青農林家如,本身就是農家子弟。從小就跟著父母務農,婚後夫家也是從事農產業為主。她們夫妻原本是以蔬菜類作物為栽培主力,後來因緣際會認識了嘉義太保的青農,因彼此經常聚會、交流,常在採收期農忙時互相協助,所以將生產重心從蔬菜種植轉為水果類。109年開始轉種後,網紋洋香瓜推出就獲得了當年(2020)年秋季「嘉義極光」標章的殊榮,同年(2020)甜姐兒甜瓜也獲得「嘉義縣特有的甜瓜評鑑比賽」的亞軍。今年(2022)春季,網紋洋香瓜再度獲得「嘉義極光」標章。今年(2022)家如還和她的青農夥伴組隊,參加農委會主辦的「百大青農」團體組的選拔。
這幾年來因青年返鄉務農的情況變多,家如有機會可以和志同道合的青農們相互合作,成為農業夥伴。大家在共同的目標和理念下組成「舞農家族」並建立FB社群平台。家如說「舞農」就是務農,專心致力於農事;也是舞弄,以輕鬆的心情參與農事。家族成員們,原本只單純、專心做一件事,種植單一品項的作物,但加入家族後,大家互相切磋、分享與討論,增加新的思路和方向。透過因地制宜、適地適種,以分散供應鏈,讓每一位成員在農業生產的道路上都有適當的出路。
家如說農作物的成長過程變數很多,他們每次種植時還是都會逐一做記錄,這跟以前小時候與父母一起務農時的狀況完全不同。現今,家如的目標是努力制定相關栽培管理的作業流程及病蟲害的防治,提升肥培的管理技術,以減少農業生產的損失。家如說每次遇到氣候變化較大時,她甚至還會在三更半夜時,去田裡觀測水氣的變化,以掌握種植現況。家如說每塊農地的土質條件都不同,相對應的施作措施也有所不同,她每年都會讓農田有一段時間的休耕,透過淹水、乾掉和翻土等動作,讓土地得到適當的休息。家如說現在的農業已不像以前那樣單純,雖有許多機械、設備可以協助,但田裡還是有很多事要親身去試驗、了解和觀察。她說她跟老一輩學基礎和智慧,跟家族成員們相互討論的是如何提升農產的質與量和永續經營。家如和舞農家族成員們努力要營造友善的耕作環境,讓土地持續保持生長力,把完善的土地傳給後代。
家如目前主要栽培的作物有香瓜(翠妞)、洋香瓜(極光)、小果番茄(玉女、彩色五行)等三種,全部都有加入產銷履歷。家如期望能種出高品質且「安全無虞」的蔬果,讓大家吃到她生產的每一份蔬果都是安心的。讓消費者了解農業生產的過程,進而增加對農業的認知,以提高農產品的價值,他們透過「舞農家族」FB社群平台的架設,與消費者直接溝通和推廣。家如說「我們不是在賣商品,我們是賣服務的」,她認為台灣的水果不輸外國進口的,只要提供最好的服務就是對消費者的保障。為了配合市場的需求,她藉由標準的分級制度,落實共同分級包裝,透過標準化的管理流程來控管品質,達到農產品一致化。家如和家族成員們經由分級供貨,以增加市場占有率,進而達到擴大經營的良性循環。
水果有它特定的產季(例如小果番茄是每年10月到隔年4月;香瓜和洋香瓜的產季則是每年5 〜10月左右),購買水果時一定要選當季盛產而且還要有「本身的香氣」,不能只要有甜度就好。他說水果是要「吃得健康」而不是只以甜不甜來決定它的好壞。家如把她的相關種植資訊公開化,隨時將田間的情況,透過「舞農家族」的FB讓消費者在第一時間就看得到。並不是每一次的種植都能有品質好的作物可以收成,但她相信透過這樣,消費者能看見她的用心。讓消費者不再是用價格來比較農產品,而是以農產品本身的價值來看待它們。
最後,家如期待透過她和舞農家族成員們的努力,讓消費者贏在品質保證,可以找得到人服務,不再覺得每次消費只能自求多福或自認倒楣;讓生產者贏在通路價格穩定,能安心生產不再怕沒人買;讓土地得到良善對待,持續保持生長力,得以永續經營。家如說他們不只要舞弄出有價值的農產品,也要舞出有價值的務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