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將近二十多年,新港鄉農會四健會再度重返校園,協助新港國中成立「食農社團」。藉農務及食農教育課程,讓學生們親身體驗農作種植工作及食材烹調。農會四健會的義指(義務指導)阿姨與新港青農的夥伴們,利用每週兩節的社團課時間,特地到學校與學生們來一場食農約會。在固定時段、特別規劃的課程及特定學習場域(如學校溫室、家政教室及新港青農們的田區等),讓學生們有機會親近「好農、好食」。因為大家的熱情投入,除了達成當初成立社團的預設目標外,也多次在全縣及全國的相關競賽中獲得佳績,表現備受肯定。
李清源◎新港青農聯誼會會長
107年(2018)新港農會「四健會」接洽新港國中,成立四健會「食農社團」。因當時農會推廣部正積極輔導新港青農及四健會組織運作,所以社團成立之初,便邀請新港青農協助指導學生。由當時會長林書弘、孫祥瑋和我,共同負責農業種植及實務操作部分,一直持續到現在。當時我們接下任務的想法,是想藉此機會把新港青農如何安全種植、生產農產品與相關正確的觀念帶給同學,讓食農教育得以向下扎根。
「四健會」的宗旨是「健全發展青少年身、心、手、腦」,「從工作中學習」便是核心理念。讓學生在實務操作的同時,還能了解食物得來不易。期望學生們能進一步理解,農務操作時為何要做那些步驟,如:為何要除草?不除草不行嗎?為何要挖溝渠等?我們帶著學生做農務,也引導他們用心,懂得思考。因沒有其他經驗可做參考,成立初期,我們也與學生們「教學相長」。他們是一群對課外活動比在教室內學習更有百倍興趣的學生,本著四健會的核心理念引導,只要能引起他們興趣的事物,他們都很投入也很用心,真令人感動。也因為學生們的態度積極,農會還幫他們報名成果發表競賽。第一屆的學生們一路過關斬將,勇奪全國四健會農務作業組競賽二等獎。因為學生有興趣且非常投入,還有校長與老師們的大力支持。後來的課程安排更結合家政青農資源,把新港在地農特產導入課程中。讓學生親手做農產品加工,如「產銷履歷黑豆系列」課程裡,學生們做過:天然黑豆手工皂、黑豆洗髮精、黑豆蛋糕,黑豆手工書⋯⋯ 等,並將這些成果參加四健會競賽,也奪得全國賽佳績。
新港青農參與新港國中四健會「食農社團」的指導工作,想要傳達的理念很簡單,就是「認識蔬菜、糧食生產過程」、「了解農民與土地」、「從做中學,包括農務管理與農產加工的變化,使產生興趣」以及「培育正確安全生產觀念,使用有機農業或是產銷履歷農法」,讓食與農結合。土地是農民種植糧食、蔬菜的根基,土地、農民、和消費者三者之間息息相關。新港青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們瞭解所食用的糧食蔬菜是如何種植、生產外,甚至帶領學生實際走進青農們所種植田區,讓他們親近土地。期望糧食、蔬菜作物安全種植理念深植他們心中,為台灣農業發展注入活水。
江丞軒◎新港國中食農社團學員
第一堂課時,青農叔叔們帶我們到學校溫室,讓大家體驗種菜的感覺和辛勞。首先,大家翻鬆溫室裡的土,聽起來很輕鬆,但鋤頭比想像中還要重,做幾分鐘就滿頭大汗了。接著再把一株株玉米筍幼苗跟空心菜的種子放進土裡,定期澆水。種空心菜看起來好像簡單,但種子必須要灑得均勻,空心菜才會長的茁壯。過程中我們沒有使用任何農藥或任何有害人體的的東西,堅持天然有機方式種植。菜不但長得不錯,吃起來更安心。
郭湘婷◎新港國中食農社團學員
第一次到家政教室是做空心菜饅頭。老師先講解製作程序,並特別強調清潔雙手是製作食物的第一步。接著在適量的中筋麵粉中,加入義指阿姨幫我們準備好的材料。攪拌後製成麵糰,再來醒麵完就可以切成自己想要的大小,送進蒸鍋後,蒸熟了就大功告成。暑假期間我們也抽空到家政教室做麵條。製作麵條的步驟跟做饅頭類似,但要把麵糰搓成細長條狀,放到沸騰的水裡煮。煮熟後我細細地品嚐,發現麵條中帶有空心菜的香味。透過親手作,讓我嚐到美味和安心。
張景惠◎新港國中食農社團學員
社團課時,青農叔叔們帶我們去學校的溫室,種植空心菜和玉米。從除草、整地到撒下種子、灌溉和採收,全部的農務都是我們親自操作。我們使用天然有機的東西下去種植,沒有使用除草劑,更沒有添加農藥或是化學肥料。水、陽光、空氣便是我們種植作物的材料,最後再加上我們用心與耐心,種出安全無毒的蔬菜。
在食農課時,我們到農會的家政教室,製作空心菜饅頭與空心菜麵條。老師教導我們揉麵團的技巧,若是麵團太乾,就加些純空心菜汁。等揉得差不多後就等發酵,發酵完畢再送進蒸籠裡蒸就完成。麵條的做法跟饅頭差不多,不同的是麵條用切的。品嘗著剛出爐的空心菜饅頭與麵條,雖然有點燙口,但有淡淡的清香,重點是吃起來非常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