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32期】笑長米

作者:戴宗良◎退休校長、自然農夫

校長的二次人生
我自校長卸職退休後的11年間,利用約5分的地種植水稻,從一開始,我們就採用「自然農法」,堅持不用農藥與化肥,由於土壤缺少有機物質,米質與產量不盡理想,飯粒的口感也欠佳。為了增加土壤有機物質,決定一年只種一期稻,下半年休耕,混合種植青皮豆與太陽麻,做為天然綠肥,果然米飯的口感大大提昇;陸續試種台稉11號、16號、9號米、高雄147號香米等品種,比較結果後,決定種植高雄147號香米。
就在民國105年,我和太太徒步環島,花費33天的時間,從新港出發,大環島(約1200公里)再走回到新港,行至菁寮,遇見崑濱伯,他總是笑瞇瞇的,我問他:「年紀這麼大了還種稻,累不累?」他說:「種田當然累,但是不管你每天高興或痛苦,稻子都會慢慢長大,那你要歡歡喜喜或是愁眉苦臉的過日子,都由你選擇。」於是回到家後,就把我們種的米,取名為「笑長米」,也與校長諧音。

動手動腳更要動腦筋
隔行如隔山,種稻的知識技能我非常匱乏,剛開始會請教附近老農夫,但是他們只會告訴我,什麼時候撒化肥、噴農藥,與我的期望落差很大。漸漸地,我開始報名有機農業的相關研習,也加入友善農團體,與伙伴共同研討、觀摩,學習預防病蟲害、加強植物根部系統、微生物研習等課程,讓我受益良多。
大概每年的二月,請友善農機器插秧,株枝間距8吋,種苗來自高雄農改場第一代高雄147有機育苗,秧苗播種後要預防寒害,避免秧苗損傷。拔草是每個禮拜的健身運動,挖除雲林莞草的塊根、土香(香附子)等,必須用鏟子一株一株挖掘出來,是不能掩埋在田裡當肥料,等稻苗再成長些,才會減少除草次數。清明前後是稻熱病的好發期,要細心看顧,結穗後要控制田間水分,減少產生紋枯病。今年開始採用日光合菌、EM菌、枯草桿菌等液肥,來預防病菌與強化根系,往年產量約一千五百公斤的稻米,今年產量已快達二千公斤。

穿皮鞋巡田水
我們的農田處於有機轉型期,預計明年將取得有機米的認證標籤,除了繳交驗證費用外,有機耕作非常嚴謹與繁瑣,隨著生產履歷電子化,栽培日誌可在笑長米的FB上查詢,完整登載整地、插秧、灌溉、除草、收成及轉種綠肥的時間。
稻田間必需設置隔籬或緩衝帶,阻隔鄰田污染,於是我將四周的田埂以水泥鋪設,幾乎可說是田間的高速公路,可以穿皮鞋或高跟鞋巡田水。農耕設備的清潔與維修要紀錄,田間管理都必須填寫許多書面作業,驗證公司會隨機實地抽樣,檢測有否使用農藥、化肥等,稻米都要送到TAF(由中華驗證有限公司取樣送驗)做農藥檢驗通過,才會發給流水號的驗證標籤。

懂知足  不過度憂慮
稻穀收成,充滿喜悅!TAF人員鍾老師實地察看,包括稻子烘乾機、碾米機、 儲藏場所、包裝設備等,只能友善、有機專用,不可以和慣行農法混用,要符合有機法規定,小農的我們只好陸續購置設備,如:日期打印機、真空包裝機、電子磅秤等。平日的客廳變成臨時包裝工廠,每包米從裝袋、秤重、抽真空封袋、貼上笑長米貼紙、有機轉型期驗證標籤都自己來。目前產品有白米、糙米和胚芽米麩三種,以網路銷售與親友認購居多,其中16公斤的糙米才能產製出1公斤的胚芽米麩,並在24小時內適度烘炒製作成胚芽米麩,富含營養與膳食性纖維。  
美國農場女工的子女「過動兒童」比例偏高,證實與除草劑相關,台灣食用高氮肥料的稻米(粗蛋白成份)與洗腎是否有關連,有醫學院已經在進行研究。地球是一個有機體,人類對地球做了什麼,將會透過食物鏈,回饋到自己身上;友善、有機農產品含有大量植化素(植物抵抗病蟲害的分泌物),對人體有益。從事有機種植,讓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地,愛護地球;所以支持友善、有機農業 產品,也是照顧地球,更是幫助自己。有機產量少,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工時,驗證手續與步驟仔細、嚴謹,所以價錢較高,但是絕對會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健康,全家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