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十年前的會訊專輯——「作食人野草集」, 曾經採訪過本篇主角——永霖。當初他在台北念高職時,發現自己並不愛念書,轉而跑去速食店打工,才短短半年就升到店經理,管理一些大學生和二度就業者。退伍後一趟印度之旅,在恆河邊看見生死如此短暫,於是興起一股回家種田的念頭,當時他想,與其留在城市為別人打拚,不如為自己家人打拚。他20歲回到新港,當時他父親剛過世半年,在世時捨不得兒子辛苦,從未要求他下田。
永霖回鄉後,跟著媽媽從頭學起,起初,連種子都撒不好,撒不平均,讓作物生長太擁擠或太寬敞。他覺得最辛苦最傷身且成本高的農務活就是噴灑農藥,因此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不噴農藥讓土壤返璞歸真。他的理想是讓消費者能買到安全、經濟的蔬果,達到作食人與吃食人雙贏的局面。也希望透過自己在農場中實施友善農法,改變農業困境,且讓消費者在全國的通路門市中能買到他種的安心蔬菜。
經過這十年的規劃與堅持,永霖的努力不僅讓他的安全蔬菜友善農法種植吸引全聯合作,永霖和弟弟宗錡找與他理念相同的農民們一起合作,目前有30 戶契作面積超過30甲以上,讓原本看天吃飯的菜農們,透過契作貨品價格不會暴漲暴跌,農友收入均達百萬年薪以上,翻轉小農人生。
訪問尾聲,我很好奇蔬菜應該也有賣相不佳或生產過量之際,這麼多的菜是降價求售或者耕除?永霖表示通常會送到孤兒院教養院,以及佛寺等單位,因為媽媽說不要浪費食物,十方來,十方去,一年當中也有機會讓弱勢團體享用高品質的蔬菜。
我說:「永霖,十年前你許的願望已經實現了,新港文教基金會的會訊就像是棵許願樹,下一個十年,你有什麼願望呢?」他很靦腆的說:「我今年結婚了,太太是高中英文老師,明年寶寶即將出生,希望能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陪伴孩子成長。」
永霖的夢想~種好的菜給人吃得健康,現在算是達到了。一個不忘初心的念頭,牽引他回鄉改變小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