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15期】從一顆種子到一杯咖啡的實踐者

作者:何明駿

我是平凡的年輕人,偶然的機會踏上距離台灣2千多公里的「越南」,來到有「花都」美譽的城市──大叻,被法式浪漫花城的獨特風貌吸引至深。「大叻」地區產出的咖啡豆被星巴克集團、日商UCC集團、奧蘭國際和雀巢集團等大廠指定採購地區,高原咖啡總生產面積達38萬公頃。
承繼台灣農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背景,以及多年來對咖啡的熱愛與銘刻於心的故鄉味道,落實從一顆種子到一杯咖啡的手作質感,挑戰1500公尺高原,創建〈亞力山大精品咖啡莊園〉,更不忘故鄉記憶,而將烘豆廠座落於月眉田野旁,使高雅浪漫的咖啡飄揚出一縷懷舊的農村恬淡韻味。 

堅持自己,勇於追夢,不忘初衷 
秉著興趣與初衷,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研究所畢業後,服務於國家發展合作基金會在馬紹爾群島的技術團隊,管理該國境內2公頃的園藝作物栽種農場,並致力於改善提升當地經濟與推廣健康蔬食。一年後本著專長,到只錄取一個名額的公司應徵,我幸運被錄取,而踏上越南這片土地,進入台商經營的66公頃咖啡栽培園工作,並且生產被世界評為4大特殊咖啡的麝香貓咖啡,這更確立我日後對精緻咖啡的追求與實現。

沒有人願意走的道路,才有前進的價值
台灣人對越南咖啡的認知是聞聲色變,沒有任何人或任何貿易商敢放膽經手這個咖啡產區,但我鼓起勇氣去挑戰這條未知的路。邁出第一步時就面臨排山倒海的難題,尤其是資金部分,當初一切尚未明朗前,還到餐廳打工,經過不斷撰寫計畫與提案,終於打動La New集團支持與認購,在與劉董事長的提案過程中,感受到La New對起步的農業青年的支持,更激勵我用生命、努力、汗水、淚珠、無奈、不屈撓的態度來向眾人展現成果。    
幾經翻山越嶺,甚至幾度露宿車站,終於找到位於大叻市(Đà Lạt),海拔1500公尺高原的咖啡栽培農場,年均溫在20度左右,最高溫度不高於30度,最低溫不低於5度,氣候宜人,並於2014年從台灣阿里山引進優質的古老品種。友善土地與尊重大地之母是我的經營理念,我所實施的方式是:1.草生栽培2.林蔭咖啡3.綠生態。
我真的很享受漫步在莊園山谷間,和咖啡樹、松樹林對話,讓我忘卻煩惱與壓力,每到農場看著細心照顧的咖啡樹,各個時期不同的生長階段:開花、展葉、結果、果實充實、轉紅、採收、休養樹體……無論遠觀近看,總令我不自覺地讚嘆大自然的生命力!

隱身月眉田野旁的咖啡烘焙廠
咖啡烘焙的技術學習從大學時期開始,10餘年不曾中斷,對於烘豆的火候、風門、鍋體轉速等拿捏是愈來愈穩。烘豆最重要的課題在於如何將豆子的原始風味演繹出來,並非只是依照自己喜好的焙度烘焙,能專注於烘豆是一種追求專業的態度,而目前月眉烘焙廠的產能每月可達3000磅。

奉咖啡 ── 向媽祖祈願與還願
猶記第一場展覽初體驗是為了達成對開臺媽祖的祈願,因此來到新港奉天宮的香客休息區,奉上一杯手作咖啡給香客,帶給廣大信眾無比的期望與信心,也為這0到1的過程,寫下歷史的一刻,這一切都歸功於疼惜我的天上聖母。2018年參與3次國際性展覽(上海咖啡暨酒店用品展、台中國際咖啡展、台北國際咖啡展),以及無數次的大小型展覽與演說,從幾次的展覽中學習並歸納整理出業者與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重新定立自身的產品方向,瞭解市場與消費的脈絡以及產品在市場的定位,我清楚明白自己種的咖啡是穩定品質、精益求精,是不負對媽祖的承諾與聲譽。

前進不會只有一種方式
2018年9月,亞力山大精品咖啡莊園因應北港武德宮開市大集的消費族群單杯品飲,著手進行首次手沖咖啡的出杯販售,也開展了現場手沖咖啡服務顧客的全新方式。
這幾年陸續發展3支生豆處理方式──日曬法、蜜處理法、全水洗法,尤以「蜜處理法」的咖啡豆最能表現生豆加工的製豆能力,也通過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授權台灣的單位評鑑為精品級咖啡豆;過程中仍不斷開發相關產製品,例如:咖啡櫻桃果茶、咖啡花蜜等,期許有朝一日能成為新港在地的精品咖啡指標店家,並透過食農教育的概念連結小學、國中、高中的課程,將所學與經驗在新港播下一顆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