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新港客廳共度12年歲月的李素津阿姨,從民國93年客廳草創期的外場服務,一年後進到廚房學習,進而擔任主廚,100年起擔任領班,帶領從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留用的中高齡媽媽一起奮鬥,達到自給自足,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與收入,且讓新港客廳保有:媽媽的味道,招待人客,健康又安心。對於餐飲工作完全沒有經驗的素津阿姨,用心學習,從買菜、切工、煎炒臺、熬煮火鍋湯頭、各式配料醬汁,嚴格把關食材與注重均衡營養。因長期在廚房站立工作,導致脊椎側彎,醫生判斷需要開刀治療,在先生及孩子的極力勸退下,於今年三月底從客廳退休,未來擔任顧問,協助交棒,她紅著眼眶,不捨暫時告別這個工作崗位。
說起這段與新港客廳的緣分,早年和擔任基金會庶務組義工的先生─郭介岩大哥,夫妻一起打拼做土木、水泥工程,新港多處透天別墅,都是出自他們夫妻之手。民國92年郭大哥工作時意外韌帶受傷,實在無法繼續工作,但為了維持家中生計,素津阿姨必須另行再找工作。有一天她接到朴子就業服務站的電話,新港文教基金會申請勞委會(現為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計畫「新港客廳─新港人招待人客ㄟ好所在」準備開始要營運,急需要外場人手,就請素津阿姨趕快去面試,開啟了這段與客廳12年的不解之緣。
在新港客廳的第一年,從擔任外場工作:面對客人奉茶、介紹餐點,隔年進到廚房,從廚助做起,不怕辛苦、不怕熱,煎、煮、炒、炸樣樣都學,基金會每年都邀請客廳的創辦店長Apple來教新餐,素津阿姨仔細聽老師教每一道菜食材處理步驟、調味配方、火候控制,並利用下班的時間仔細的記錄下來,不
斷的練習、再請老師試吃。後來,她正式當上主廚並擔任領班,管理客廳裡大大小小事務。訪談時,她特別拿出一本看起來不起眼的食譜,但可說是新港客廳的「武功秘笈」,裡面記載著12年來的菜單變化,每翻到一頁素津阿姨便滔滔不絕的說起這道菜準備上要注意的小細節,深深感受到素津阿姨對於這份工作的尊重和熱愛。
問起素津阿姨曾經記得什麼有趣的事?她想了一會說:「新港有一位媒人,有時會帶著客人進來客廳,指定坐在固定角落安靜的位子,介紹年輕男女雙方認識,若是這對新人臉臭臭,可能就不成了,雙方若是越講越投緣,也很替他們開心,今天促成好事一樁!」在新港客廳工作十多年的素津阿姨,看過許多對從相親、約會、拍婚紗,到結婚後再帶小孩回客廳吃飯的老主顧。講起這段客廳的趣事,素津阿姨開心的笑了。
訪問過程中,素津阿姨數度哽咽、眼眶泛淚,她轉過頭去不想被看見,筆者悄悄地遞上一張衛生紙,問她有什麼想對客廳說的,她只輕輕地說了聲「謝謝!」一轉眼就過了12個年頭,她對新港客廳充滿不捨情感。
一路走來,新港客廳人情味十足,常來吃飯的客人也都因此與阿姨們變成朋友,家中若是有客人來新港用餐,事先打個電話預約,待會就可以來吃飯。客廳裡的月峨、玲羽、賽華阿姨們與羽涵姑娘,會繼續維持媽媽的好味道,讓「新港客廳」繼續是─招待人客ㄟ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