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世紀回眸

【264期】北港溪出土的石敢當─南無阿彌陀佛碑

作者:圖/ 文 陳素雲 ◎本會義工

民國90年底至91年初,水利署第五河川局在北港軍功橋段施工,並挖掘北港溪畔的沙丘,填土修建新河堤,以致河道南移了數十尺。
民國91年5月底汛期,接連幾次洪患,大雨滂沱,溪水暴漲,快速沖蝕河畔的沙洲,水退之後,大量磚瓦、銅錢等古物紛紛出土,吸引各地雅好古玩者蜂擁而至, 且據聞收穫頗豐。
民國91年6月15日,我與修護新港林家古厝的匠師邱添祥, 至北港溪復興鐵橋下踏勘, 並邀史蹟組組員謝東哲同行。裸露的橋墩旁散佈許多磚瓦及陶瓷碎片,隨意撿拾一塊厚重的紅磚, 發現背面似乎有刻字,以溪水沖洗,字跡猶清晰可見,上刻「皇清故考蔡尚觀神位」,原來是一位叫「蔡尚」者的墓碑。
紅磚「神位」不遠處,倒臥一塊長方形的花崗石,表面不太平坦,試著翻過來察看背面是否刻字,然而這塊泉州白石相當沉重,且俯臥在黏質的泥土中,即使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扳動,這時,邱添祥想起他車上有粗鐵條,用槓桿原理說不定可行,果然動了,使勁翻開來,抹除上面厚厚的泥土,朝下的一面是平滑的,上面刻著「南無阿彌陀佛」,原來是一塊鎮凶、避邪的石敢當。
為了搶救這塊珍貴的古文物,真是煞費苦心,因為如果不趕快移出河道,溪水挾帶泥沙很快就會掩埋了石碑。連忙急call新揚鐵工廠老闆余新富,請他開大貨車並攜帶粗麻繩來;另一方面也聯絡新港文教基金會秘書,請找幾位義工來幫忙。不久,余新富、劉文賢、吳錦松等義工,均陸續趕來支援,將此塊南無阿彌陀佛石碑及紅磚神位,暫時移置至新港文教基金會會館的外庭。
目前,這塊石敢當真品,存放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而台糖復興鐵橋下的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所展示者,則為其複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