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嘉義縣古物文化資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新港奉天宮的鎮宮之寶「日本天皇御壽牌」,登錄為縣定有形文化資產。這座日本昭和天皇的御壽牌,是現今全台保留最完整的一塊,不只是御壽牌本身,還有「奉安庫」一座、奉安證書一只、奉安時的老照片、地方士紳受邀參與安奉典禮的參加證書,均保留得相當完整。
「日本天皇御壽牌」的安奉,遠在日本江戶時代在日本皇室的寺院裡就有了,稱謂也相當多,「天牌」、「御壽牌」、「御尊牌」、「天皇尊牌」等。直到日明治38年(1905)起才開始安奉在一般的寺院,其中以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最為熱絡,而台灣「御壽牌」安奉的時間,都集中在日大正6年(1917)至日昭和18年(1943)間。
日治時期日本當局對台灣宗教活動的政策,先由放任而趨於緊縮管制,而1915年「西來庵事件」,對於日本治台的宗教政策則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所以日本佛教積極前來台灣推廣,尤其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參加的台灣寺廟、齋堂有一百多座,當時的妙心寺派下寺院遍佈台灣與澎湖,也奠定了日本佛教在台灣發展的先驅。
當時日本妙心寺選擇台灣地區二十多所派下寺廟安奉「御壽牌」,日治時期台南州之派下寺院、齋堂有安奉者,最早為大正6年(1917)3月台南白河大仙寺;新港奉天宮則在日昭和3年(1928)12月1日,與奉天宮同一年頒佈有桃園龜山迴龍寺、台北關渡慈航寺、新竹竹東師善堂、屏東東山寺、高雄大崗山龍湖庵、台南鹽水善德堂。
新港奉天宮「御壽牌」的保存,是一個台灣歷史的見證,而其保留文物的完整程度則是全國唯一,從這些文物的保存,再到進一步積極地與日本妙心寺的相互交流,更可讓這一件歷史文物發揮其歷史光芒,更能彰顯出宗教信仰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