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義塚的使用,不再分貧富貴賤後,新港西義塚,亦因其優越的地理條件,被視為陰宅中的風水寶地,頗受新港地方人士的青睞。昭和八年(1933),林維朝即接受地理師侯亨元之建議,謂西義塚的地形屬靈龜轉眼顧兒勢回頭穴,周圍有媽祖廟、大潭廟、菜公厝廟護衛,主大吉,故將祖父母、父母撿骨遷葬於此。經過昭和二年(1927)大清理之後的新港西義塚墳地,變得較為整齊雅觀,然而自乾隆年間至今已約三百年之久,新港庄民祖先葬此墳地已歷數代甚或數十代,均採傳統土葬模式,因風水之故,方位、形制各異,仍顯得有些凌亂。昭和十二年(1937)日本總督府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昭和十六年(1941)「皇民奉公會」成立,除了改日本姓氏、推行寺廟整理等外,日本政府透過地方州、廳,亦積極推動喪葬改革,鼓吹日式的墓葬方式較為整潔劃一。新港五社林支派蘭三社後裔林華嵩,將開台祖與林煌章、林煌策兩房祖先撿骨重新安葬,即採日式墳塋模式,並自嘉義市請來江寫真館攝影留念。昭和十八年(1943)林維朝次子林開泰(林懷民祖父)過世,其築墳模式亦採日式風格。光復後,大家又紛紛改回傳統土葬方式,可見墳墓的建築模式,亦因時代而變遷。而歷史走過的痕跡,在西義塚仍留下了鮮明的印記,傳統閩南式與日式東洋風的墓葬模式交錯呈現。(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