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鄉親故事

【239期】王健安的自述 2012國際物理奧林匹亞世界金牌得主

作者:王昭順 整理 ◎新港鄉大潭村村長、王健安父親

從小,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父母都是小學老師。我們住鄉下,父母上班時,我和兩個姊姊都由爺爺奶奶帶大,我們一起聽故事,一起學音樂,一起玩樂,長大後我們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學小提琴、鋼琴,這養成我對音樂的興趣。家裡最多的擺設是書,培養我閱讀的習慣,透過書本,我接觸到各種領域的學問,特別是自然科學的書,像是小牛頓、別鬧了費曼、科學人雜誌等。父母常帶我體驗科學活動,讓我了解科學的神奇,科學充滿無窮的潛力。
國小時,由於沒有額外的補習,一到假日就去爬山散步,或者是回鄉下玩泥巴。我小時候對機械很有興趣,尤其是挖土機,常常推著玩具怪手開上泥地,操作怪手挖一個深洞和水道,注滿水後我的小水庫就大功告成了!小時候也常玩積木,記得做過最愚蠢的事就是只用大長方形積木堆一棟大樓,遠看覺得一層一層的很像公寓,於是在每一塊積木上畫上門窗。等到我比較具有空間概念時,開始堆起一幢幢小木屋(不再是實心的,內部具有樑柱等結構),再放上最愛的神奇寶貝玩偶,感覺非常溫暖舒適。玩過西洋棋後,想要讓它們來一場真正的對決,我堆了一座城堡(藏有機關),黑棋當攻城的一方,白棋守住城池,讓雙方決一死戰,好好玩。
不料,在小學三年級暑假的時候,媽媽因為食道逆流身感不適,到醫院作胃鏡檢查,得到的結果是胃癌第四期,瞬間全家陷入一片低氣壓。緊接著決定住院治療,由於媽媽很勇敢,完全信任醫師,於是展開抗癌大作戰。我們小孩子回奶奶家過暑假,爸爸全心陪媽媽。醫師採取三明治療法,即先化療再開刀再化療。開刀取胃後媽媽恢復的很好,天天做運動,到處作志工,精神弈奕。天知道!一年後復發,檢查已轉移到骨骼,最後癌細胞幾乎將媽媽全身吞噬,雖只剩下瘦骨嶙峋的身驅,但是媽媽仍然沒有被打倒;我們去醫院看她時,她都告訴我們:孩子,媽媽沒問題,你們放心,好好學習,好好讀書,以後一定要為社會服務!我們看媽媽那麼勇敢,雙眼雖已熱淚盈眶,卻都不敢哭出來!直到,直到媽嚥下最後一口氣時,我們才互擁大哭一場;不多久,我們擦乾淚水,陪媽媽走完最後一程,到現在我們仍然認為媽媽最勇敢。我們小孩子也學媽媽要勇敢走下去,那時,我是小五。小五的我,似懂非懂,由於家人和師長都很疼我們,鼓勵我們要堅強面對。爸爸很愛我們,我們都很爭氣,所以一路走來很少有甚麼怨言。
到了國中,我曾做一些科學小實驗,印象最深的是把氯化鉀和氯酸鈉混合,做出在化工材料行沒辦法買到的氯酸鉀。把氯酸鉀和碳粉、硫粉、鋁粉、或是砂糖混合,裝入紙筒中,就是一個陽春的沖天炮,引燃後就能一飛沖天。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只有成功過一次,大部分的沖天炮在地面就爆炸了,尤其是氯酸鉀和硫粉混合物的威力很強,曾經在我面前把導引沖天炮發射的鐵管炸斷,很危險。
當時,父親的同事也送我一台「科學魔法車」,車子配備有麵包版,可以安裝電子零件來控制車子的移動。一台能夠自動控制行走的車子,是我從小就夢寐以求的事物。我買了一些電子零件,按照說明書裝配,讓它能做出不同的動作,像是沿著地上的黑線走、拍拍手就會轉彎、用電視遙控器啟動車子等。組裝的過程中,我學到感測器的電位變化能牽動邏輯閘的輸出,再透過電晶體和繼電器,最後讓馬達轉動方向改變。這些簡單的電路可以組合出很多功能,讓我更能了解電學理論的實際應用。
上高中,我進入嘉義高中數理資優班,身在競爭激烈的數資班,我被同學的認真和優秀深深震撼。課業壓力增加很多,不是輕鬆的國中生活可比擬的,我也學習更加努力及謙虛。理科的超前進度和加考,雖然是不小的負擔,卻使我能學習得更徹底。
因為我對於科學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物理,喜歡學習和思考問題,所以在高一時,我參加清華大學的物理資優生培育計畫,在清大物理系的教授帶領下,學習普物和微積分,做有趣的普物實驗。在學習中,我也認識了許多很頂尖而且和我一樣熱愛物理的朋友。在學校老師的指導和努力自修之下,高一到高三都幸運的通過物理奧林匹亞初選和複選,及參加決選研習營。今年有機會進入國家代表隊,在五月和七月,個人分別為國家拿到亞洲和世界雙面金牌,感覺運氣滿好的;不論是在國內的訓練或是出國比賽,很感謝輔導團隊的教授們辛苦的指導和照顧。參加比賽的過程,有成就感,但挫敗的時候也讓我很沮喪;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有持續學習物理,開拓我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