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藝文導覽

【225期】一種米養百樣人 面具創作

作者:黃文淵◎自由創作藝術家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術介入空間」計畫指導贊助,與新港文教基金會合作策展「一種米養百樣人」系列藝文展演,我與新港誼(新港大專青年聯誼會的少年家)的面具創作展,將首先登場。
年初開始,以新港為主題,要創作出上百個風格迥異的面具;暑假,趁著新港誼大專義工返鄉服務的黃金時段,運用我從新港蒐集回來的資源回收材料,指導年輕的義工們,如何經由選材料、磨切、組裝、打磨、上底漆、上色……等厚工、頂真的工序,完成他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面具創作。新港,太多東西讓我感動了。
但是,面具要如何呈現新港呢?
本次創作我眼中的新港八個主題、不同面向,「基金會」、「奉天宮」、「農友」、「菜市仔」、「特產」、「四季」、「自然」、「人生百態」,其中分類,或許讓人匪疑所思,但,我想重新定義面具。
如果,您以為「一種米養百樣人」的面具展,是做出一百個「真人」的臉譜,那就不叫創作了。我的面具,有人類的表情,有動植物的表情,也有情緒的表情,掛在牆上那一具具猶如從志怪小說中走出來的臉譜,都是近幾年,我與新港互動的感想,就連基金會、奉天宮、特產、四季更迭,都能夠面具化。
新港文教基金會在地經營20餘年,不乏各類以新港為主題的創作,有人用影像表現新港,有人用文字描寫新港,也有人用繪畫勾勒新港,這都很容易讓人理解,唯獨用面具,而且還不是製作實際人物的臉,是否讓人好奇三分。
「腦袋想到什麼,就把那個形做出來」,於是,原本普通的動植物,變成了我專屬的樣貌,風吹草動、四季變化,都透過雙手,成了一件件的面具,當然,也有一些創造出來的角色,例如無敵旋風人,飛天爆裂人,希望透過這些面具,讓大家欣賞到我心中的奇幻世界。
這次的材料,大部份是從新港撿回來的,走遍了大街小巷,慢慢看,慢慢撿,也有不少是民眾提供……。雖然手邊就有現成的材料,但是,希望這次的面具展,是原汁原味的新港,於是,趁此次「拾荒」的機會,再度深入我熟稔的新港,進而剌激這一系列有關新港的創作。
我把面具的命名,都用人做結尾,如:淚光閃閃人、羽毛嚇到人,這些,是我對新港的隨想之作,至於草地市集人、踩街人、巡迴圖書人,則是我眼中的基金會,而藝術高中旁的市場,有了霹靂殺價人、青菜抵嘉人,新港人例常普通的生活,都成了我發揮的題材。
另一方面,這次展覽的主題,與「米」有關,因此,特別製作了一組「農友」的系列,來表達對辛苦農民的敬意,當然,新港最有名的奉天宮,也納入了「百樣人」的行列,於是,顛覆傳統印象的媽祖、千里眼、順風耳,也會在這次個展中一一呈現。
新港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真的讓我很震撼。這是對新港最深刻的印象,這深刻的印象,讓我能與新港誼以這次上百餘件的面具作品,天馬行空地具象表達對新港的感動。這個面具藝術的新港,和其他創作有什麼不同?邀請您來一探究竟。

 

ABOUT 黃文淵
自由創作藝術家
1969 出生於台灣嘉義縣太保市,台北縣南強工商(夜)美術工藝科畢業
1992 成立圖克藝術専業有限公司
2001 成立個人工作室致力於面具、木雕、油畫創作
2003 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邀請展、工作室遷回嘉義太保
2005 嘉義縣北回歸線夏至藝術節「鳥類觀測站裝置」
2006~2008 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駐村藝術家
2008 國立嘉義高工「光合作用」公共藝術製作、「立方米樂園」新港國際社區藝術節聯展
2009 嘉義縣新港 「作食人」策展與裝置、台北縣新店碧潭「河流2:洄.溯.藝波盪漾」裝置展
2010 台灣燈會藝術燈區製作—虎山等、嘉義縣新港 「2010作食人繪影聯展」策展與裝置
2011 藝術介入空間計畫「一種米養百樣人」策展與面具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