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73期】果田田園——種出甜甜果實的農園

作者:王筱雲◎本刊編輯委員

鄉民代表轉行當農夫
進到果田位於新港生命紀念館西北側的溫室農園,第一印象是:「農場怎麼如此潔淨!」玉女番茄植株彼此間行距刻意放大,來訪時剛好是沒有太陽的秋日午後,走在其間,就像縱橫於綠色叢林中,舒暢無比。
園主郭傳福,年輕時帶著一股服務家鄉的熱誠,投入鄉民代表的選舉,擔任兩屆的鄉民代表後發現,政治並不是如預期所想,而轉行做起補習班行業,閒暇時也開始探索學習農業相關資訊。父親往生後留下的水稻田無人耕作,他將補習班頂交曾經合作的老師,毅然將職場轉向農田,當起農夫,他戲稱自己50歲才從農,是資淺的老農。

現代化設施種出高檔番茄與洋香瓜
一開始從農,他就鎖定種植較高單價的農作物,於是花重資蓋起現代化溫室,微設施可以協助有效管理農園及監控病蟲害,而且可以減少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作物有較穩定的收成。秋冬種玉女小番茄,9 月中旬第一批苗定植後,隔2 週再定植第二批,再隔2 週定植第三批,種植期約2-3個月,採收期也2-3個月,前後約半年,農曆年前達到產量的最高峰,也是皮薄多汁的玉女番茄最好吃的時候。夏季種洋香瓜,一株一果,碩大甜美,是中秋送禮高檔伴手禮。

常常參加有機農業講習的郭太太分享說,番茄是喜冷涼的植物,越涼冷越好吃,12月初起,每日早上大約10點露水蒸發後開始採收,8、9分熟的小番茄採下來,擦拭整理分級包裝後,送到顧客的手中剛好熟成。主要通路是曾經吃過,自己打電話來的宅配客群,其餘送台北行口(中盤商);郭先生說,番茄有後熟作用,可以不要放冰箱,放室溫會更甜更好吃,含露水及過熟的果實容易裂果,是不良品,所以抓準時間採收很重要。

有機資材種出無毒好產品
夫妻倆喜歡自然的栽種模式,希望消費者吃到的是健康的食材,也希望自己的工作環境是安全無虞的。雖然沒有申請有機認證,透過農會各項農藥檢驗都是未檢出,確實是無毒栽種模式;各項病蟲害防治資材都是有機許可的,他們也自己研發黃色黏板,將黃色PP 瓦楞板套入塑膠袋中噴上昆蟲誘黏膠,密集懸吊在園中各處,粉蝨、斑潛蠅等各式小番茄的害蟲,因對黃光偏好性的緣故,而能將其誘捕,效果奇佳。
有的農民為了提高產量,會噴著果劑或放蜜蜂增加著果率,但是他們不這麼做,一來對人身不好,二來這些外來種的蜜蜂會製造生態浩劫,郭太太說,當小番茄呈子彈型或葫蘆型,尾端尖尖,那有可能是噴了著果劑。

田間管理費時費力
四分多的土地說大不大,照顧起來也很費神,看園區如此整潔,有條不紊,可見花了不少時間整理。
郭先生不藏私的分享諸多他的管理心得:應用亞磷酸和氫氧化鉀混和液噴灑,有抑病效果;矽藻土噴灑葉面可以防治爬蟲類的小蟲及斑潛蠅等蟲害;自製各種液肥來改善土質,增加果實甜美及防治蟲害;透過噴霧系統給濕度、給抑病劑、二氧化氯清園消毒;用高壓管淋灌施肥;每株番茄雙幹整支,滿園的番茄都順勢往上爬,整整齊齊。

希望市場給農民應有的合理價格
郭傳福說,農民不要政府施捨性的補貼措施,希望透過政府監控的平台給各項農產品訂定該有的合理價格,農民可以預估自己的收益,得到該有的尊嚴,如此才能吸引年輕人或有心從農的人投入;有機農產品與慣行農法的產品,要有檢驗機制,區分市場,訂出不同價位,鼓勵少用農藥的政策,才能逐漸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