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的努力下,新港藝術高中(以下簡稱新港藝高) 的「食農教育」課程,終於在上個學年度(2022) 開設了。學校結合新港農會四健會、家政班以及新港青農聯誼會的專業師資和在地豐富「食農」資源,在「微課程」的時段,特別開設這門課。每學期上課六次,一次兩節,讓新港藝高學生可以和「食農」結緣。
第一年規劃的主題是「從產地到餐桌」,將新港在地農特產品融入其課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食農從生產、處理到烹調的過程,了解食物來源、安全種植和在地農業發展,進而養成健康飲食和珍惜食物觀念。課程有四健會、農產品牌行銷以及農特產等的介紹;參觀農會蔬菜包裝場體驗蔬菜包裝;實際至新港青農田區採摘空心菜、水果玉米、青花筍等特色農產;利用特色農產製作爆米花、鮮蔬煎餅、蔬菜麵條及饅頭。此外,還使用空心菜製作手工藝品如手工皂、植物染環保袋等,內容相當豐富。在學生的課後回饋中,可以看到「食農教育」理念,似乎已漸漸烙印在他們的腦海裡。
新的學年(112學年) 新港藝高「食農教育」課程將持續開設,主題是「農飛鳳舞」。安排學生認識新港鳳梨產業,再利用鳳梨製作相關農產品及手工藝品,讓學生有機會進而認識新港農業產業的不同風貌。新港藝高因開設「食農教育」微課程,不只讓學生有機會認識農業生產、了解食物,和在地產業發展。更讓學校、農會與社區有機會進一步交流,促成在地共好。
郭珮婕◎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我們有去參觀空心菜田區。學到空心菜要怎麼採摘、清洗和裝籃。另外,也有去新港農會看如何包裝空心菜,每人都有嘗試包裝一遍。工作看似簡單,實際操作才發現將空心菜順利放進袋子很不容易。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利用空心菜做手工皂。將空心菜切碎打成菜汁,然後將皂基切小塊、加熱融化後加入空心菜汁,再加上一些精油後倒入模具中,放涼就可使用。覺得它非常的香,洗起來不會有一般肥皂的乾澀感。這個課程很好玩,我了解空心菜不只能吃,還能做非常多的東西。整個課程讓我體驗了很多過去沒做過的事,讓我更了解農耕及食農,它是個非常有意義的課程。
何悅瑄◎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這個課程,我接觸到很多平常不會碰到的事,像我們到新港農會蔬菜包裝場,體驗如何包裝蔬菜。真正做過才發現,看似簡單的一件事,也是需要技巧和練習,才能像工作人員一樣,做得非常順手。我們也到新港豆食堂喝到非常特別的飲品―「蘋地相遇」,它是由蘋果和新港在地生產的地瓜葉組成的,外表看似普通,味道卻是意想不到的特別。整個課程是很特別的體驗。
李佳穎◎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上下學期的「食農教育」微課程,我都有選修。老師們除了在教室介紹食農相關知識外,也安排我們親自下田,採收水果玉米、青花筍,自己摘的還可以帶回家。另外,老師們也帶我們利用這些農產品做料理,像爆米花、鮮蔬煎餅等。我們甚至還利用空心菜製作手工皂和植物染環保袋。多元有趣課程的安排,以及親切的老師的帶領,每次上課都是快樂的體驗。
陳柏宏◎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一開始會選食農教育課程,是因為覺得可以吃東西。果不其然,課程中我吃了自己做的爆米花和空心菜麵條,還製作了空心菜手工香皂,非常有趣且獲得滿滿的成就感。還有到新港農會的家政教室,自己動手做蔬菜饅頭和鮮蔬煎餅。整個課程除了吃東西外,我還認識許多食材,了解如何採摘,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課程。
莊耀勳◎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會繼續選修「食農教育」是因為對新港農會有很棒的印象。課程中除了可以吃東西,也可以到新港各角落體驗以及學習農作物的知識。相關的體驗也十分有趣,我們做了爆米花和空心菜饅頭,甚至利用空心菜做手工皂和手提袋。我都不知道空心菜除了拿來做菜外,還能發展這麼多有趣的事,這真是一個超棒且印象深刻的課。
黃炫鈞◎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會選食農教育是因為自己家中長輩務農,想透過它了解更多的農業資訊。我認為食農教育課程是一個很適合在校園發展的活動,現在的學生都常躲在家裡不太出門去看外面的世界,若能將食農教育融入校園,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更進一步地體驗,也可以讓不了解的學生去認識農耕的辛勞。
王瀚笙◎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當初會選這個課程的原因,是想要邊吃東西,邊學習農業。採空心菜時,我體會到務農的辛苦;採水果玉米時,我吃到了真正的原汁原味;在新農豆食堂時,我嘗到好吃的黑豆冰淇淋和喝到新鮮現打的蔬果汁。這個課程讓我認識許多,也學到許多,同時也體驗到收成時的喜悅及收穫背後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