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謝謝炳村理事長、文忠議員、衞生所、鄉內各校校長及李醫師等的熱心,參加2月17日由政鴻董事長於基金會主持的「新港社區防疫共識會議」。原因是1月24日武漢封城之後,大陸承認這新型肺炎會人傳人;另外,根據世界首篇於最權威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發表武漢肺炎的臨床研究報告,去年12月中旬,武漢就開始出現病例,那是封城的農曆新年前,台灣和武漢之間,或台商返鄉,或旅遊均來往熱絡,而且,這隻新興病毒任何人都沒有免疫力,得病的人可能沒有症狀,或僅僅是小感冒,沒有發燒卻會造成感染,因此,它會不會早就混在沒有症狀的旅客身上,帶回台灣?讓我這位每天看普通感冒病人的基層醫師,提心吊膽,也是建議政鴻董事長召集新港社區防疫共識會議的主要原因。
當共識會議凝聚大家意見時,基金會正思考大甲媽祖遶境新港,如何保護淨港義工在大型人擠人的活動中,不被感染;另外,共識會中也聽到了在香客睡覺休息之後,學校如何維護清潔衞生的環境?進而,這些議題被提到奉天宮召集,如何接待進香活動的會議中討論;我根據之前武漢百步亭萬家宴,及韓國新天地教會的大型宗教活動中,因密集接觸產生大量群聚感染的事實,向與會鄉親說明,我對進香時可能產生群聚感染的疑慮,獲得大家一致認同,希望活動暫緩;後來大甲鎮瀾宮顏董事長也明智地決定延後舉辦,新港社區最大可能感染危機終於解除。
而後,隨著疫情向韓國、新加坡、日本、義大利、伊朗、德國、英國、美國等歐美大國急速擴散,台灣擋好第一波大陸來的境外移入,然而三月中旬以來,正面臨歐美境外移入的更大威脅,最近,總感染數破百,每日新增病例達到二位數,甚至出現老人照顧機構護理師被感染的案例,新港社區內傳播的風險愈來愈高。
之前基金會在3月5日召開新港社區防疫首度籌備會,有了初步決定:
一、透過基金會及扶緣,了解各村、各關懷據點、各團體、各學校等的防疫問題(像資源不足?)之所在,我們能夠提供的又是什麼?
二、麻煩退休呂校長王校長夫婦,研發適合鄉內長輩、小孩,以防疫為主題的唱遊、肢體、大家一起動的衛教教材。
三、對扶緣各關懷點、送餐、血壓站、健康補級站、扶緣的店等志工及基金會各組義工,由我開始分享防疫有關的基本知識,期望知識產生行動,行動產生力量。
四、最後,組織跨專業、跨領域、公私合作、解決問題導向的「新港社區防疫行動委員會」,即時解決問題,並和嘉義縣防疫指揮中心㩗手,共渡難關。
前面三項在基金會及扶緣支持下順利進行,然而第四點雖然提出了建議,似乎沒那麼容易。
進一步觀察社區生活中面臨的風險,特別這隻病毒最近在世界各國傳染的趨勢,愈來愈有WHO 2018 R&Dblueprint中所謂X-disease世界大流行的態勢,原因是它會附著在像門把、桌面、電梯按鈕、捷運把手、遙控器、鍵盤、書本等等無生物表面,聚集形成生物膜(biofilm),衍生所謂「fomite」,三天以上仍有感染力;也會黏在四處飄浮的氣膠(aerosol)上生存,讓人防不勝防;加上1995年台灣推動的全民健保,俗擱大碗,雖是世界各國稱羡的對象,但論量計酬的給付制度、薄弱的醫病關係、允許患者看病如逛夜市、醫療體系發展頭重腳輕、賺錢及業績導向而忽視公衞預防⋯⋯,在這樣的醫療環境下,很可能讓社區成為這隻漂浮不定、難以捉摸的病毒的溫床;2003年靠量體溫讓SARS病毒現身,順利阻擋不在社區漫延,這次可能不那麼容易。
因此,第四點社區防疫行動委員會的建議,最重要的是,希望將社區醫師整合在政府由上而下的防疫體系中,經由醫師本身的即時資訊系統,隨時掌握社區的防疫資訊,一方面協助防疫工作的落實,以醫療專業澄清民眾恐慌;另方面,由下而上建構健康社區生活支持網絡,結合社區力量,及早規劃預防部署及通報,並照顧好被檢疫及隔離的社區民眾。
台灣隨著疫情的日趨嚴重,人心惶惶、恐慌、不信賴、污名化、不實謠言⋯⋯,在社區生活中四處流竄之際,我誠懇提出,以「健康社區生活共同體」為基礎的社區防疫工作,包括:
一、擴大人與人至少一公尺以上安全距離,接觸時間不超過十五分鐘。
二、特別關心社區中雙老、單老、隔代等家庭,也呼籲大家共同關心社區中被居家檢疫及隔離的個案,因為犧牲他們一時的不方便,換來社區整體的安全。
三、注意社區活動中心、寺廟、公園坐椅、電梯間的按鈕及地面等人群聚集之處的定期清理、消毒及監督察核。
四、發起「人有距離 愛在一起」的社區關懷運動,每天多用電話,社群媒體表達關心,以愛共同彌補個人防疫及家庭防疫不足之處。
與其莫明恐慌,不如社區一起學習面對,接受已經發生且無法改變的事實,共同於社區生活中,思考可能發生感染風險及防治方法,並且付諸行動,才能將這些無名的「恐慌」放下。
社區防疫大家一起來;用愛心戰勝武漢病毒,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