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文教基金會的青銀合創計畫,以銀髮族生活需求出發,透過志工培訓,希望把園藝治療引入農村社區,關照高齡族群。農業鄉鎮,不管是種菜種花,大部分是勞力揮汗換取生活的一項工作,如今透過園藝治療,期望轉化田園勞務,成為高齡者不勞力的新型態生活享樂。
園療界流傳的故事說,美國有家製藥廠,派醫藥專家到南美亞馬遜河流域查訪原住民部落,尋找一種植物,據說原住民部落巫醫使用這種植物治癒醫界還束手無策的某種疾病,醫藥專家問部落巫醫:「這種植物是什麼成份發揮了治病作用?」巫醫答:「友情」。
園藝治療是綠色照護(Green Care)的一環,所謂綠色照護是透過與大自然接觸,療癒身心靈,而園療的精神不在技術與結果,主要是過程中人與植物的交流,透過五感,人與植物共振,全然感受植物的芬芳、姿色、美味,啟動五感、調和身心靈,也能透過園療活動,促進參與者的社交與認知,進而能友善環境,維護大自然生態和諧。
有次在社區志工培訓活動中, 進行一個香草奶油操作活動,一位志工剛開始疑惑的問:「何必如此費事,不是買現成奶油,融化後混入香草就好?」。我笑笑回她「試試看,不一樣」。接著看見多數志工在操作過程中一起玩開來,又跳又笑,這位志工也跟著操作完成後,當她嚐到自己生產的香草奶油時,臉上驚喜的表情叫人難忘,然後聽見她拉開嗓門,建議基金會在某個活動也來玩這個。
園藝治療有助於銀髮族延緩老化,降低憂鬱與失智率,對兒童、青少年、高壓族、特殊族群的身心發展亦有正面提升與改善,然而偶而為之,談不上治療效果,若能擁有園藝生活,園藝活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增添生活樂趣、提升生活品質,擴增親友交流,利益身心,更能連結生活環境,美化社區景觀,友善自然生態。
不過台灣常民文化很缺乏園藝生活,多次園療活動,也發現參與者接觸園藝的比例極低,這幾年台灣園藝治療陸續推展進入社區、學校、社福機構、醫療體系,但多數也缺乏一座親近大地土香、與植物生命交流、與自然連結的療癒花園(Healing Garden)。
園療像用藥處方,園藝生活則是冶煉身心靈的自然秘笈,或許從園藝治療活動切入,進而在家庭、社區或機構內,營造療癒花園,連結大自然,開啟園藝生活之門。
朱雅楓◎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社工
很開心參加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園藝益康種子工作坊》,眼睛看著綠意盎然的植物,迥然不同的香氣竄進鼻腔,嚐一口,有些香甜,有些辛辣。動手作的課程是我的最愛,五行五色花草茶順口好喝,眼耳鼻舌身在課程中都被刺激到,也同時被照顧到了。謝謝雪蘭老師不藏私的分享,讓新港社區的種子教師們獲益良多,艾草巧克力、隔薑艾灸、艾草招財襪子貓、紅棗小漢堡、手工香草奶油等,原來加入巧思,生活竟能過得有滋有味。
種子工作坊讓忙碌於社區工作服務的我們停下腳步,補充正向能量,激發對課程設計多元的想法!每次的工作坊,雪蘭老師總是準備了生動的簡報和豐富多樣的材料,活動中清晰明快的教學節奏,身教言教雙管齊下,文教基金會更安排了後續的社區實習,讓種子教師進入各社區,與指導老師搭配,一起為長輩服務,親身體驗加上實地操作,為的就是希望帶給新港家鄉的爺爺奶奶們豐富快樂的生活體驗。在這裡衷心期盼有更多的種子們(志工夥伴們)加入社區服務的行列,有機會陪伴家鄉長輩們ㄧ起同樂,實是人生一大樂事也。
吳惠萍◎安和社區志工
在園藝治療課程中我學到了如何將五色入菜,還有五色六色的食物,照顧到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使我在上課又有更多內容可以跟長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