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23期】我的安全農業與產銷之路──祥好農場

作者:葉永霖/儂鑫有限公司負責人

緣起
返鄉務農至今已邁入第十年,回想當初回鄉時還是個對農業一無所知的小夥子,周遭的農友們紛紛看不慣我田間的慘況,利用他們農忙之餘,毫不藏私地傳授我他們各自的撇步,感恩他們對我的照顧,尤其是古民村空心菜達人洪耀輝先生和夫人的幫忙,讓我田裡的作物一步一步的邁向它們該有的欣欣向榮的樣子。

菜園裡的大數據
當菜園種植步上正軌後,我就開始思考如何讓農事工作可以變得更加輕鬆,於是開始記錄、歸納種菜的SOP。把田裡的土壤送去做營養成分分析,根據土壤的養分組成來調配適當的肥料量。依據菜蟲趨黃綠色的天性,在田裡放上大量的黃色黏板,來觀測田區裡不同季節的害蟲種類與密度,而決定施用的農藥種類與量,透過大數據分析,規模化的生產蔬菜。

有機驗證歷程
當農事逐漸得心應手時,進而希望蔬菜品質得到更專業的認可,於是先後加入了「產銷履歷」及「有機蔬菜」的驗證。「產銷履歷」,內容除了從播種、淹水、施肥、噴藥到採收、出貨的完整歷程之外,還必須保證土壤及灌溉水不含有重金屬殘留,以及通過每年數次不定時的農藥374項殘留抽查檢驗,以上全數合格,才會發給每一包菜一個獨一無二的QR CODE,來證明它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而接下來的「有機認證」更是一大挑戰,因為有機認證的條件,除了在田區完全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外,還要經過兩年的轉型期來達到淨化土壤、確保田區完全沒有汙染才能通過驗證。由於我們種的是菜蟲最喜歡吃的十字花科葉菜,在不施藥的條件下能種出漂亮蔬菜,這真的是一大挑戰。此時,我的種菜大數據就又派上用場了,從大數據裡得知不同的菜蟲喜歡吃的菜略有不同,只要透過輪作,在同一個溫室裡輪流種菜蟲不喜歡吃的菜,利用菜蟲沒有食物就會餓死的特性,來控制菜蟲的族群密度,菜蟲的密度降低了,就不會把我們的菜咬的坑坑洞洞的,就這樣順利的通過「有機驗證」。

 

每天一萬包蔬菜供貨超市龍頭全聯
近年來食安事件頻傳,大家對食品源頭的追溯逐漸重視,我們通過第三方驗證的農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吸引許多通路業者、機關學校來尋求合作供應蔬菜。隨著需求的量每年不斷增加,祥好農場本身生產的量已不足以供應,此時我們決定轉型,從一個生產者的角色,轉型成為輔導者的角色,利用我們的經驗輔導農友生產安全及規格化的蔬菜。有了穩定的生產來源當後盾,農場進一步做了生產標準的ISO認證,通過ISO22000及HACCP的安全認證,引進真空預冷搭配冷鏈物流,讓蔬菜的保鮮期
大幅提升到足以因應超市販售需求。蔬菜的品質提升後,每天出貨一萬多包菜,整理與包裝上的人力需求問題就浮現出來了。然而,農村人口外移嚴重,導致招工不易,於是我開始朝機器包裝取代部分人力的方向思考,為了克服葉菜嬌嫩易斷的特性,透過與日本技師不斷溝通改良之下,我們完成了蔬菜包裝的全自動生產線,現在不只能每天穩定供貨給南部兩百多家的全聯福利中心,機器亦減輕了包裝工人體力的負擔。

堅持
我從一個不願回家務農的小夥子,到現在手裡長著水泡卻還是握著鋤頭堅持下去,帶著一群人投入繼科技業之後的新興產業:安全農業。
我想的很簡單,讓種的人健康、吃的人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