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21期】新港溫室空心菜的驕傲— —灣吳獨( 穩無毒)生態農場

作者:陳俊文◎本刊編輯委員

田間熱與冷藏櫃
正午時分,依約從板陶窯北側的小路轉入,來到溫室門口,吳禎文夫妻倆已經忙完一天的農事,正在洗菜,然後把菜梳理好,放進冷藏庫。
吳大哥一早,從天魚肚白的4:00開始下田,持續灑種子、種菜、拔菜,中間空檔叫喚孩子起床,早餐,載去雲林古坑的華德福學校,這是甜蜜的負荷,在田間的辛勞,從稚氣的臉龐得到喘息。他不喜歡框架下的學校體制,所以從孩子幼稚園起,一路尋覓理想的學校,即使每天開車接送也不為苦。接著回到田裡,豔陽熱烈迎接,趕快拔完菜,就可以中午躲到小屋裡去洗菜。
「有機空心菜比較嫩,要用人工慢慢採收,透過洗菜,才能洗去田間熱(註1),不然菜會悶到爛掉。菜要先洗根部,同時把一些太細、品質差的抽掉,泡一下水,起身時,多拉幾下梳整,整齊後也好堆疊,堆疊好之後,就放到冷藏櫃冰鎮,準備17:00交到農會。」

為愛返家
田熱、炎日、連續工作超過八小時,都比不上新港農友、鄉親們的冷嘲熱諷。
吳禎文大哥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原本有份優渥的電子業工作,因為看不慣孩子們一放學就是進入安親班,每天必須加班到晚上八九點才能接孩子,家人連好好吃頓飯都是種施捨,他遙想起祖父遺留在新港的祖田和三合院,人應該依循著空氣、土地、水源而生活,而不是冷氣、水泥、RO水,毅然決然離開天龍國回「嘉」。
家人、父母、新港祖父輩親戚,所有人都極力反對,他一人孤獨地開疆闢土,試種玉米、雜糧都馬馬虎虎,一年後蓋了鋼骨挑高溫室,開始種空心菜,老婆才南下團聚,小孩也轉換到華德福學校就讀,直到今年種出點成績,鄉親批評的聲音才少了些。

電子業的系統化農田管理
當初會選擇種單品項蔬菜,是因為新港的溫室空心菜品質頗高,農會也鼓勵推廣,市場風評不錯,而且空心菜從種植到採收,夏天僅需14~15天,冬天約30天,在溫室管理下,全年可收成,也少蟲害。
吳大哥謙稱自己種菜目前還是幼兒園(註2),非常感謝新港空心菜王子洪志遠,及諸多前輩的不吝指導,才讓他這個農業菜鳥漸入佳境,碰到問題除了向前輩請益,也會到農改場上課,獲取新知;同時,他會調配多種有機肥,增加微量元素的均衡度,並自製有機液肥,改善土質。去年作物品質不佳,今年他給自己打60分,送往台北果菜市場的拍賣價,都名列新港前五名,慢慢在市場站穩腳步。他說,有機空心菜鮮嫩、爽脆、口感佳,吃過的人一定會喜歡。
目前「灣吳獨(穩無毒)生態農場」,板頭厝灣仔內吳家獨一無二農作,正接受中興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輔導認證,處於有機轉型期的第二年,明年5月,就能正式取得有機認證,吳禎文自豪的說,百分百有機種植的空心菜很少,用挑高鋼骨溫室去種空心菜的人也不多。

有機小農的困境
「我目前一天約有100多公斤的產量,因為量少,無法找到有機通路銷售,而農糧署建置的板橋有機市場,得靠小農自己運送,小農無此財力,到貨量少,形同虛設。」吳禎文如是說,所以只好交農會運銷,農作有銷路,至少保有一口飯吃,現階段就是努力研究如何把菜種好,並做好所有成長與管理紀錄,以備日後參考。
有機種植邁入第四年,土地也給吳禎文越來越多的回饋,去年他嘗試種植有機米,品質也獲得眾親朋好友的認同,給他不少的信心。明年吳大哥規畫做第二階段擴充,再建置二分半溫室種空心菜,等到農作有一定數量時,計畫蓋起集貨場,並將作物多樣化,走自己的行銷路。

腳踏土地 累積台灣農業的春天
採訪的過程,從溫室頭走到溫室尾,從鬆軟的空地走到豐收地,看著空心菜的生長,讚嘆返鄉青農腳踏著土地,開創台灣農業的春天,孕育無限未來,這是屬於新港人的驕傲。


註1:悶在菜葉內部的田間餘熱。
註2:幼兒園 : 吳大哥說他的種植經驗非常淺薄,跟新港農友比較,像是幼兒園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