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傳承。彩虹橋。走讀新港「輕旅行」- 吳宜晏
說起這道朝聖路線,也是我帶我家兒子第一次出遠門過夜的家庭旅行路線,所以對我來說也是格外有意義,猶記當時的心情是既興奮、又期待。興奮的是能一窺嚮往已久的新校園建築,期待的是能帶著兒子一起去感受,還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的遠門旅行。
當時我一到新港藝術高中校園現場,繞了一大圈想找個「大門」進入校園,無圍牆校園是「新校園運動」校園建築的特色之一,因此處處可進學校之中。當時我選擇了校園中最高樓來開始我的追建築起點,他也正是在校園與周邊道路的路角處,一下車,一面白色大牆映入眼簾,與沿途的鄉村地景產生極大對比,旁邊有處如峽谷般的狹縫,一條直直的直線跑道對應著校園斜角處的另一個入口,彷彿在跟你招手:來一趟百米賽跑吧!峽谷入口的上方有一座弧形的天橋跨過,這一座弧形天橋正是新港藝術高中的重點特色所在,也是台灣唯一的「空中跑道」。我們到的時候正約莫傍晚,正是居民們運動的時候,跑道上頭就有人在慢跑享受著,而我家大兒子也在上頭爬過一小段,用他的身體深刻體驗著如此有趣的空間。
文化。教育。新故鄉。藝文新港「新藝高」- 蘇淵源
新藝高校園整體規畫案2004年10月19日得標時之架構(圖1),圖中可明顯看出和現有存在的建築意象完全不一樣,其中的原委與轉折因篇幅關係,容筆者在此暫不陳述,但最後版本的定案及產出過程,因伴隨著一段美麗神話,實有必要在此做一交代和說明。2005年4月26日距校園整體規畫遴選案已超過半年,在新港國中書香樓3樓新藝高籌備處,筆者和原相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團隊,從一早到過中午,為第三次整體規畫修改而討論著,因一直沒交集而停滯不前,此時遠處不時傳來陣陣鞭炮聲,而且越來越近越響亮,一時似乎沒有停歇之意,也因此中斷了正陷入困境的我
們,一票人只好一起往外看熱鬧,原來是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繞境進香到了新港,建築師們皆第一次躬逢其盛,也都跟著民眾一起鑽轎底,玩得不亦樂乎!當然,那天的會議也和上幾次一樣,沒有結果不了了之。
隔日凌晨2點多手機突然響起(與建築師們交手那段時間常常如此),話筒那端傳來建築師一連串欣悅之聲,訴說著對校園整體規畫的新想法,其核心概念是「圓」,靈感來自「媽祖遶境」,概念圖如圖2所示。全校分空間(包括表演藝術、音像藝術、視覺藝術)等,將遶境活動引入校園,以一個充滿動力的環形遶境生活步道,來形塑動態的校園中心意象。西面則屬靜態,純粹只有一宿舍空間,讓師生有一完全放鬆安靜休息之處所,一動一靜間,由西北方老房子(一間有故事之愛的老屋),對應媽祖廟後的奉天路,規劃一生活工藝大街將動靜作一明顯區隔,如圖3所示。
讀者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圖3的上方,怎會有「新港運動公園」?其實當初在作整體規劃時,對新藝高的長遠發展費了很多心思,也預留了多處的伏筆,此為其中之一。當初在考量如何和社區結合及資源共用時,發現緊鄰藝高校地北方有一4公傾的運動公園預定地(和藝高校地大小相當),本來藝高校園內規劃有一200 公尺小形運動場,如果運動公園成形,屆時藝高的操場將是標準的400公尺,校地也因此而擴展為8公頃。(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