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四季風

【381期】新港·古川30——夢迴國際藝術節

作者:鄭穎芳◎本刊編輯委員

新港文教基金會與日本飛驒古川交流30 週年,為了將新港與古川的深厚情誼透過系列活動,讓民眾有國際節慶般的文化饗宴,這次特別打造了雙舞台——在民俗表演場的主舞台及草皮舞台,設計了台日交融的表演,有特別邀請從飛驒古川來的好朋友暨表演者,展演當地傳統獅子舞與四神太鼓,也有台灣團隊TS 火舞團、同仁堂獅藝館、馬戲之門、劍玉師小螺絲、築夢者、Saucy Peachy 街舞,及阿里山山美國小,更有新港在地團隊的表演,包括幼兒園、國小學童及青少年輪流演出,社區長輩也呈現土風舞、鑼鼓和車鼓隊。所有「港動祭」的豐富表演都令民眾們目不暇給,考驗大家如何在各表演間取捨及時間管理的能力。

從素人到專業表演者
在草地舞台輪番上陣的是社區的阿公阿嬤、幼稚園的學生、甚至可能是你家鄰居!基金會在地方做了30幾年的藝文培養,讓新港的居民可以、也願意成為表演者,透過每場活動及表演,漸漸的培養與鼓勵新港的居民都可以是舞台上的主角。
Saucy Peachy 街舞的郭靜蓁老師就是在地的新港囝仔,民俗表演場是她人生的第一個舞台,她從家鄉的舞台發掘自己的興趣而站上國際舞台,從素人變成專業表演者後,還是惦記著那份最初的感動。同樣,古川的四神太鼓也是社區社團,居民從小培養在地小孩了解地方文化,透過實際演奏讓太鼓的樂聲在心裡扎根,讓青年願意留在家鄉成為專業的四神太鼓表演者。

傳統表演到創新的演藝元素
從日本特別邀請來的還有飛驒古川的獅子舞,兩隻空運來的獅子,透過整齊的動作搭配清脆的笛聲、穩定的鼓聲,及每換動作獅子頭上的鈴鐺聲都讓民眾感到新奇。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會發出類似「SO YA」的叫聲並下台與民眾互動,獅子會張開嘴巴輕輕的咬小朋友的頭代表好運與平安,許多小朋友看到獅子的臉害怕的尖叫逃竄,但依然目不轉睛地看著獅子,整個過程十分有趣。同仁堂則代表了臺灣的傳統舞龍舞獅文化,和日本類似的是以震撼人心的鼓聲為底,搭配以龍或獅為主的傳統舞法加上創新的專業動作,令人驚奇連連。

文化的學習與傳承
新港青年的火舞表演一直是夏日市集的重要亮點,經過好幾年TS火舞老師們的雕磨,今年舞碼、技術到隊形都由青年們一手包辦,學長姐帶著學弟妹從基礎動作開始練起,讓初學者有表演的機會,也傳承了基金會的「火舞文化」,表演結束後的掌聲及歡呼聲也都著實地讓青年感受完成表演的成就感。邀請專業的表演者來到新港,帶來的不只是當下的表演,更多的是打開在地人的視野並塑造典範,不同的藝文展演也為新港帶來新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