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 兩地攜手童玩趣
溪口鄉公所的村幹事──周志達,以溪口鄉文化生活館與童玩設攤位,他提及比鄰的兩個鄉鎮,在炎炎夏日玩在一起,是件有趣、有意義的事,並將溪口鄉與其童玩文化加以推廣,群眾同樂,就算熱到猛灌飲料或開水,也值得。
一整天的活動下來,體驗打陀螺的鄉親,不曾間斷;記得有兩位孩子來闖關時,邊體驗邊聊天,簡直就像是熟識的朋友一樣,童玩果然拉近年齡的距離啊!還有一大家子六、七人,輪番上場,結果欲罷不能,逼得他們只好以要求完成設定任務,即可獲得小陀螺的方式,來結束這漫長的一回合;最感動的是隔壁設攤販售黃梔子粉粿的阿嬤,免費招待因教導民眾而汗水直流的同仁們,享用純天然冰涼粉粿的暖心舉動。
文化 需要堅持與傳承
民俗文化藝術捏麵人陳金雄現場教學與製作,他說:「很久沒擺攤了!此次渴望為故鄉增添一些色彩,重溫台灣早期時代的傳統文化。台灣早期生活普遍貧困,大人沒錢、小孩沒玩具,是時下年輕人無法想像的,而捏麵人不但可以吃,又可以拿來玩;然而,時代進步得太快,大家都不知道捏麵人是可以食用,因為現在幾乎被不可食用的黏土所取代。炎熱或許讓參與的民眾人數不如預期,但基金會的青年義工們認真學習的態度,讓他留下深刻印象,體認文化要靠大家共同傳承!走出屋外參與社區活動是儲蓄能量,更是活絡文化發展最直接的,持續的堅持—做,就對了!」
青春 打開視野金自然
影像是一種媒介,也是一種力量,青年對居住環境開始有了觀察及想像,重新思考社區裡發生的環境議題,將環境友善意識與影像專業技能結合,進而拍攝的三部影片分別是「新港的種子」:在 1/2自然農場農事體驗,從插秧到收割,影片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像種子般埋進民眾心裡,期待逐漸萌芽的一天;「惜土地」:每年大甲媽祖來新港遶境進香,是新港人展現對媽祖的虔誠與香客熱烈歡迎的日子,但在這份喜悅的背後,貌似又隱藏著什麼樣令人隱憂的環境問題,無名英雄們對於媽祖與環境的同等尊重,延續著惜土地的精神,在新港各個角落發生;「減塑藝起來」:意識到生活中大量的塑膠使用,對環境的污染也日益增加,透過《菜市場減塑學堂》的課程,帶著回收塑膠袋編織而成的購物袋至新港菜市場的減塑行動,呼籲民眾購物時應重複使用,並減少使用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