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所述, 再加上1月14、17、24日之報導,及新港公學校大正七年1月17日至20日記事,可大致還原1918年元月新港奉天宮慶成醮之進行概況:新港奉天宮歷經兩次大地震後,經過十載重建落成,於大正七年1月16日安座,17日早上十點舉行落成式,並自該日至20日舉行四天的媽祖大祭,18、19兩日奉天宮大媽神輿,同北港朝天宮、臺南大天后宮、彰化南瑤宮暨虞朝溪(即新港溪北六興宮)、葫蘆墩(豐原慈濟宮)各媽祖遶境。參與盛會的還有數十檯彩閣、子弟班、十三腔、南北管、獅陣等,爭奇鬥豔,令人目不暇給;廟前演出者有鴻福班正音、五福梨園數檯戲劇團,香客則有數萬人之多。
媽祖大祭除了傳統民俗慶典節目外,也添加了許多現代化的創新趣味元素,如長途競走、自轉車(自行車)、撞球競技等。一月二十日早上,在新港公學校舉行自轉車競賽;長途競走於下午一點二十分,從打貓(民雄)走到新港,參賽者八名,由嘉義魚市場高田良造以三十六分鐘捷足先登。新港公學校校舍全部出借作為園藝品評會活動場地,及頒獎與宴請來賓之會場。此外,媽祖大祭期間,更加開大莆林(大林)、嘉義與新港之火車臨時班次,以利香客往來,並將車資減價三成,以共襄盛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慶祝奉天宮的重修落成,彰化南瑤宮聖三媽董事張顯文、輿前繹如齋(彰化縣城四大曲館之ㄧ)暨諸紳商獻給奉天宮「英靈普濟」匾。彰化地區各商號亦共襄盛舉,二十四位紳商聯合贈送奉天宮媽祖神案一座,神案上刻有「奉天宮落成式紀念/大正七年孟春吉置/黃杖、曾水、王茂盛、陳俊英、王陳壬丙、顏景川、陳德星、王見賢、馬洽春、顏源發、顏盈科、吳經綸、陳宗榮、章換修、張耀堂、林金山、張金泉、梁生、陳扁、洽源號、陳天河、許水仰、楊克熾、吳秋澤仝祝」。從新港奉天宮與南瑤宮媽祖會及館閣間的互動,或是與彰化地區民間的交誼,均可見兩宮交流與往來之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