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相信工程

【252期】從書本走入生活,相信工程豐富我生命不一樣的歷程

作者:張雅雯 ◎相信工程 ( 月眉國小 ) 專業輔導老師

在決定是否參與相信工程前,我是非常猶豫的,畢竟台中到新港的距離不短,再加上一個禮拜兩次非連續的課程,是否吃得消一直是我所考量的。然而,或許冥冥之中就註定我要與這群孩子們相遇,在最後一天讓我想起了相信工程,晚上10點半,我寄出報名表,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沒想到一轉眼參與相信工程的工作已有半年的時間。
面對國小孩子們,這是我第一次的實務歷程,從書上走入生活,讓我體驗到截然的不同。在這段期間不斷思考著應該運用怎樣的方法、怎樣的技巧與孩子們相處,而與另一位老師搭配,卻讓我在相信工程中變得不怎麼相信自己,與孩子關係的建立似乎走在鋼索上,也似乎遺忘了與他們相處最重要的是什麼了。相信工程的孩子們都很敏感,或者說,其實孩子們都很敏感。是否有著真誠的心去對待他們,他們都能感受的到。在這群孩子們面前,其實我才像個孩子,脾氣的控制、團體的帶領,孩子們都會立即反應及呈現效果,這段期間突然領悟到,「我」不能只是想著死板板技巧的「我」,面對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真心誠意。孩子是最好的教科書,從他們身上,反而吸收到更多的養分。
《犯罪學》曾提及,家庭與學校是影響孩子們最重要的兩大命脈,而遴選進入相信工程的孩子們,在家庭或社區中相較於其他人是弱勢的。的確,在相信工程中的孩子,有的因為重要照顧者較使用權威的教導下,可能因為這樣的影響,產生了與重要照顧者較相似的暴力行為,因此出現了相信工程。然而,我卻希望,在面對孩子有相對於弱勢的環境資源時,如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等,不要單單只看見他們弱勢的一面,放大了他們可能受到的負面影響而將他們貼上標籤,反而使他們走向我們預想的負向道路。我們所要做的,應該要使他們能看見自己的優勢,並且促使這樣的優勢讓自己更好,去彌補家庭、社區的不足,相信他們一定能更好,在找不到自己優勢而導致可能有負向結果時導正他們,對我而言,這才是所謂的「相信工程」。
面對未來,或許我還是沒有辦法能有更大的能量讓他們更好,但我所知道的是我將會如我所希望的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