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在教育職場上努力督促學生課業,要求學生品行端正,卻也深知學生會出現問題,多半不是學生本身待加強,而是原生家庭問題的衍生,只是,囿於時間、人力等等限制,而使教師力有未逮,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一直以為要解決這樣的窘境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在古民國小看到新港文教基金會的付出,讓我們可以相信 「相信工程 」,也在這裡看到希望。
古民國小位處人文薈萃的新港鄉,多數學生家長從事農業的蔬菜耕種,汲汲營生終日不得閒,經濟來源卻不穩定,再加上低收入、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及新移民子女人數,佔全校學生人數比例頗重,家庭功能不夠彰顯的孩子,與親長的互動不順遂,而成了情緒管控不佳、情緒表達不良的孩子。也因而影響他
的人際關係、課業成就、甚或面對人生的態度。這些情形是古民師長最最憂心的環節,因為多元智慧因素而影響學習成就,是師長可以接納的;但若因為親子互動而讓孩子產生偏差的行為,這是師長最不捨的。
早在去年,古民國小便已接受新港文教基金會的 「相信工程」─以輔導與團體工作的方式陪伴社區內需要關懷家庭的孩子的輔導。也許去年是磨合期,野放慣了的孩子突然都要留到晚上六點或六點半才能回家,這群聰明的孩子以抗拒的態度來發洩、凸顯自己的不滿,也造成基金會裡的輔導老師、行政系統甚或古民國小的師長疲於應付。
我於今年8月1日履新,同仁們略略告知情形。但是,我看到的卻是已經開花的相信工程。這兩個月來,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黃銀波教授已多次到校關心,陳炳村主任也到校關心學生上課情形。
基金會的老師為了要讓孩子敞開心胸接納「相信工程」,設計別於其他社區的課程,來探究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以活潑的課程、生動的帶領、探索的上課模式與鼓勵,發表來吸引孩子、留住孩子的心。
古民國小也引進好話教學─每週教授兩句靜思語,從心開始耕耘,種下好話,便沒有空間產生惡語,並由級任老師要求背誦、繕寫,心存好意便會身行好事。每週四早上晨光時間,由李清月校長邀請中州科技大學黃俊龍老師,到校指導靜坐,心靜,念自然純。
我們在這個學期看到孩子的改變。首先是升旗時,孩子們可以靜下心來聆聽師長諄諄教誨,或是嘮叨;下課沒有惡意想要引起注意的惡作劇或無厘頭的回嘴;假日「藝起飛舞」社團出席率創新高;永齡學校的課輔老師發覺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加長,學業成績提升;學校要求的宋江陣練習、游泳訓練配合度量增。
已在相信工程上課一年的阿文,在腳踏車考照時,因為未達要求,老師要求他重做,他笑嘻嘻的照做。我與明弘老師相視而笑,兩人異口同聲:他進步了。
而六年級的阿揚參加嘉義縣102年「田園樂生活—最〝嘉〞新住民」攝影比賽榮獲高年級組佳作。善行雖小,但這一切,都在累積中。古民的孩子,翻身翱翔。
古民國小親師生感謝新港文教基金會的耐心、陪伴、傾聽,我們相信︰相信工程的孩子必將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