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世紀回眸

【246期】光復後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之史蹟(上)

作者:林伯奇 ◎金益芳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為最早有紀錄的大型進香活動,也是組織最龐大的進香團。在乾隆中期之後,彰化南瑤宮已開始前往笨港進香,並隨著進香活動,於清嘉慶年間發展出信仰組織。然而在嘉慶年間,因為笨港溪(北港溪)氾濫,而改往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進香。光復後因為與北港信徒間的衝突,民國75年後中斷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因此現今會香儀式只限於新港奉天宮一處。並至傳來香火的楊謙後人家中,舉行換龍袍的儀式;民國五十年,楊謙家的媽祖遷往水仙宮奉祀,所以換龍袍禮改往水仙宮舉行;民國九十一年十月笨南港天后宮落成,民國九十二年換龍袍禮,則改往舊南港58號的笨南港天后宮舉行。
從民國34年(1945)台灣光復後,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不因時代的變遷而間斷,但進香的模式卻隨著時代而改變,大約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光復後徒步進香時期(1947~1964)、各媽祖會各自籌畫進香時期(1979~1996)、傳統與創新的笨港進香時期(1998~迄今)。
距離日治最後一次進香十二年後,彰化南瑤宮於民國三十六年國曆五月七日南下進香,為台灣光復後的第一次進香活動,其進香日期依循前例為六天五夜的行程,人員則以徒步與搭火車為主。在民國三十六年發生了二二八事變,在這動盪與艱難的時間裡,還舉行如此大型的進香活動實屬不易。
民國四十五年光復後第二次進香,該年五月三日《聯合報》【彰化訊】記載:
彰市南瑤宮笨港進香團,這支數以萬計的男女禮佛隊伍,終於二日完成了進香朝聖任務,在鳴鑼開道,旗羅傘蓋擁護下,奉著六位「媽祖」聖駕,打道回鑾。…據一位親自參加該團行列的進香客稱,此行支出…每人約需一百五十元。進香團所耗費者,以個人計,足夠平民一個月生活費,要以四萬人計算,此次進香團將耗費六百餘萬元…。
由上面紀錄來看,當時的進香客約有四萬人左右,雖然沒有如日治時期十萬人之數,但人數還是相當龐大。
民國五十一年光復後第三次進香,該年四月二十三日《聯合報》【北港訊】記載:
本省光復以來規模最大的進香團-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團十萬善男信女,昨(廿二)日上午十時走完了一百公里的路程,…由十萬媽祖信徒組織的彰化進香團,昨(廿二)日下午三時抬著彰化南瑤宮天上聖母鑾駕,浩浩蕩蕩抵達新港奉天宮「謁祖進香」。彰化南瑤宮天上聖母為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分身,每年回「娘家」作「謁祖進香」大典一次。
由上述報導中可以發現,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團,到民國五十一年還是全台規模最大的進香團。當時新港鄉鄉長兼任奉天宮主任委員洪炳欽,聘請攝影師拍攝一系列的黑白相片,也是現今保有最完整的相片資料。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團大總理呂俊傑,副大總理邱垂淋、黃恬安贈「聖心母儀」匾額給奉天宮;彰化市市長賴通堯、彰市代表會主席邱垂淋,代表彰化南瑤宮贈「后德恩深」匾額給奉天宮;彰化南瑤宮聖四媽進香團總理邱昭明,贈「聖道造福」匾額給奉天宮。
民國五十三年光復後第四次進香,該年四月三十日《聯合報》【本報新港三十日電】:
到新港奉天宮「謁祖進香」的彰化南瑤宮五萬信徒,於一日子時交香後,分由斗南、大埤兩路踏上歸途。
新港奉天宮為歡迎彰化南瑤宮媽祖信徒謁祖進香,三十日上午八時起舉行媽祖大遊行,南北管獅陣等民間藝術團體二十餘隊參加,熱鬧非凡。奉天宮特將遊行鏡頭拍成電影。
此次進香也是最後一次徒步進香,之後因為交通發達,進香也漸漸改為坐火車或是搭公車來取代,結束兩百多年的徒步進香。(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