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世紀回眸

【234期】新港公有市場

作者:圖/林英敏 文/林伯奇◎新港人

民國101年5月5日,是新港公有零售市場整修完成新開幕的日子,也是傳統市場近十年來最為熱鬧的一天,整個菜市場充滿了好奇的新港人,一是要來參觀改建後的市場變得如何?是否有一些新奇的東西?還有許多人是來這裡找尋回憶的。在鄉親們興高采烈地吃著湯圓,慶重開幕的同時,更期待重新整修後的「菜市場」是否能重新再帶動新港的商機,諸如此類的聲音也隨之飄盪在新開張的市場中。
說起新港菜市場,原來它的歷史相當的悠久,應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在清朝時期已是新港地區零售販賣的場所,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大概確立其範圍, 涵蓋了現在的新民路(大街)從1至21號;大興路(後街)1至21號;中正路(北勢街)60至80號的範圍內都是新港的公有市場。日治時期有將其初步的整理規劃,將菜市場與一些公共空間結合,如當時的新巷庄分駐所、郵便局、信用組合……等等的公家機關,都環繞在菜市場的週遭,所以當時新港的大街、後街、北勢街可以說是新港的「政經中心」。
台灣光復後,在洪炳欽鄉長的爭取之下,於民國46年重建,歷經一年多的時間,耗費20萬元整修完成。當時市場裡面的攤商將近有80攤,所以當時的菜市場是相當的熱鬧,也是新港的重要地標之一。
回憶起小時候的菜市場,入口旁的阿川賣菜攤、阿沁仔的麵攤仔、三角榮的魯肉飯與麵線糊、魯熟肉香腸店、大摳瓠玩具店、阿蘭ㄟ百貨店……一間間的回憶,真的說不完,遇到節慶時間,菜市場更是人聲鼎沸,這樣的菜市場迴盪在5、60年代的記憶中。
近二十年來,經濟快速成長,原來興建的傳統零售市場早已不符合現代賣場規劃原理,所以新港鄉公所再次利用一年多的時間加以整修,再將菜市場改變一個新的格局,整個煥然一新的風貌,雖然已經看不到以前攤商們叫賣的「聲」、「影」,但許多人都還是期待市場的重新繁榮。
在熱鬧的開幕儀式後,新設計規畫的空間,美化後重新開張的新港菜市場,將會再顯何種風華,再以什麼樣的風貌留存在新港人的記憶中,是值得大家一起關心的公共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