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傳承了笨港的歷史,豐厚的人文涵養仍在今日的小鎮處處留下足跡,藝術家們透過不同媒材的藝術創作,以在地生活連結為主題,展現在地故事,傳遞在地情感;以藝術介入空間,串連人與環境的互動。五位藝術家駐村,於新港鐵路公園與新港客廳庭院進行創作,用藝術帶領民眾「慢」遊新港,品味這座老鎮新生的過去、現在、未來。
黃文淵以「十面滿福」為主題,運用漂流木打造一座八米大隧道於新港客廳庭院。多年來在新港灑下的藝術種子,現在已是開花的階段,它來自於對這片土地的情感,用「惜‧土地」的方式生活著,而這樣的文化富有意義與價值,因為愛土地就是一種文化,而對我們最好的,都是「從這片土地長出來的」,讓我們用力的愛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
楊海茜以色彩鮮豔奪目的毛線,融合特異的編織技法,創作近60片不同大小圖樣的捕夢網,編織成「小五福」。五福代表著「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作品座落在鐵路公園大樹間,進行光合作用,經過每個捕夢網,相信能帶來滿滿的愛與希望及能量。
翁榮燦經過現地觀察,了解鐵路公園的改造過程,以「腳踏實地」的精神為創作發想,透過竹片織出一雙巨大的作食人厚實雙腳,一前一後的大步向前邁進,佇立在鐵路公園,帶我們回到過去:18年前,一群新港在地義工改造了鐵路公園,看著現在一次又一次的整理維護的樣子,共同想像著新港鐵路公園的未來!
周學涵透過實地觀察,取出抽象、具象造型,成為構成現地公共藝術創作的元素,以新港國小的木造圍欄的單一結構,變化成三種幾何圖,或螺旋、或正反、或重複的排列,承載著對於過去火車所提供跨時代的變革與想像,搭配色彩,成為豐富的「欄杆的三種變化」。作品內部安裝流星燈飾,成為流動的光,動態的內打光與結構光影,將成為作品夜間迷人之所在。
郭柏彥運用鐵路公園裡的火車進行設計與創作,他以平時在繪畫中的「恐龍」為主角,半身露出火車的板車上,再藉由幾顆白色的圓形球體,營造露出水面的小水泡,兩面的插圖,更有著反應時事(反送中)的圖像與童真的想像,恐龍成了新港這塊土地的「守護者」。
「田園地景─點亮新港」從聖誕節前點燈,到跨年、農曆春節、元宵節,這一段新港節慶時光軸線中,透過「點亮新港」地景藝術,提供新港鄉民、旅外返鄉鄉親、新港奉天宮香客、各地來新港的觀光客,體驗「新港節慶光廊」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