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藝文導覽

【245期】熱愛古物的老靈魂 黃培宜飾品設計暨收藏展

作者:黃培宜 ◎二魚古董珠寶設計工作室負責人

自己會走上創作與收藏這條路,應是記憶中幼年生活的美麗老厝在十七歲時被夷平,眼睜睜望著祖母那精細的二進式紅眠床,被賣給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而挖土機粗魯殘酷的推倒從小生活的老屋,過程彷彿刻意的被遺忘,只是夢境裡常回到那紅磚砌成的迴廊,懷著無法保全先人文物的遺憾,展開了我藏物戀舊的歲月。
人家常說一個銅板不會響,先生也是一名熱愛老文物並擁有獨特創造力的創作者,取名「二魚」,乃代表兩人在創作與收藏上默契十足,才造就了此次展覽的多樣風貌。
自小對老文物的鍾愛,加上在台灣藝術大學求學期間在工藝領域的薰陶與磨練,奠下了美感的基石。而從事珠寶設計是對老文物喜愛的另一種延伸,利用跨越時空的不同材質,例如:千年的蜜蠟、明清的玉件,加上現代的金工鑲龕。日以繼夜投入心血,盡力保留老珠飾原有的氣韻,留意以不喧賓奪主的設計手法,使老物幻化破繭而出,有了新的生命,才能無愧於它們千百年流轉到我手上的情份。
此外,會接觸藤編是個美麗的意外,純粹是有一次朋友的銀壺沒了藤編把手,銀壺因導熱迅速,需用藤編以阻絕熱源,否則會燙手。藤編器物給人有一種溫暖質樸的感受,令人愛不釋手的手感。於是努力找尋沒有編藤的銀壺,日以繼夜的勤奮練功,加上中國結創作的基礎,終於一一為每把日本老銀壺,重新穿戴合宜的細緻藤編把手,也因此開啟了一段東瀛文化之旅,本次展覽也將見到二魚夫妻在日本茶道具上收藏的成果。
夫妻倆生長在檜木的故鄉-嘉義,對木頭的喜愛彷彿是基因裡天生自然。天地千年的變化似乎都委身其中,千迴百轉,讓人目不暇給。值得一提的是收藏品中的檜木,都是四十年前開採的老木頭,展品中有首次曝光極罕見的千年檜木根榴,更值得撥空來一探究竟。

作者介紹
黃培宜,嘉義市人。
與先生都是熱愛古物的老靈魂,二人在創作與收藏上相輔相成,在嘉義市經營風格獨具的古董珠寶設計工作室。創作,是一場美的接力賽。這次展出作品有自家設計的珠寶、藤編作品與木石的收藏。從事珠寶設計是對老文物喜愛的一種延伸,利用跨越時空的不同材質,讓古物的美在現代繼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