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於1992年設立於台北中央研究院內,今年欣逢台北中心設立二十週年慶,國立故宮博物院特與法國遠東學院共同合辦「考古與柬埔寨吳哥遺址──法國遠東學院攝影特展」(Vestiges archéologiques d’Angkor:travaux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希望藉此展覽促進台灣民眾對於柬埔寨藝術的認識,也同時介紹法國遠東學院的研究成果。
該展覽於2010年9月10日~2011年1月2日首先於法國賽奴奇亞洲博物館(MuséeCernuschi)展出,後又於柬埔寨暹粒展覽,本展覽以巡迴展形式至台灣展出,預計約有五十多幅影像圖片呈現。本展覽分為七個單元,首先介紹法國遠東學院在柬埔寨工作的歷程,次依年代順序介紹吳哥時期(西元802年至1431年)幾個重要的君主及其偉大的建設;同時介紹法國遠東學院的幾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案例。本展覽的宗旨並非全面性的展現吳哥歷史,而是透過攝影照片介紹法國遠東學院在女神廟、巴蓬廟、蟠蛇殿等遺址的工作紀錄照片,此批珍貴的照片不僅是美學的呈現,更重要在於文獻資料的保存,對於古蹟修復、藝術考古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也是法國遠東學院一直以來的重要任務。
1898年法國政府在越南西貢成立常駐印度支那考古團,1900年考古團遷往河內,並定名為「法國遠東學院」。1907年吳哥地區從暹羅重新回歸柬埔寨,該學院於1907年至1975年常駐於柬埔寨,重新執掌吳哥的管理維護,並以常駐性質取代專案任務。法國遠東學院暹粒中心於1992年7月重新建立,並於同一年籌備吳哥遺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登錄資料,12月提出申請。1993年因戰爭而中止的吳哥修復工程重新啟動,1994年從修復御令台及巴蓬廟寺廟山的工地開始,後者於2011年完成。並從1990年起學院還展開搶救寺廟圖書館的工作。今後,法國遠東學院在柬埔寨的長期使命將轉為發展最先進的研究輔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