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新港文教基金會自然農作組義工一行30人,前往位於通霄鎮的「廻鄉驛站」參訪,並且順遊附近的台鹽通霄觀光園區、白沙屯拱天宮及後龍好望角休閒文化園區。
由廻鄉企業經營的廻鄉驛站是臺灣第一家有機六級產業館,占地2.5公頃,包括有機農場、有機生產合作社、有機加工廠、有機釀酒廠、酵素烘焙坊、有機蔬食餐廳。廻鄉企業因為看見慣行農業對土地與健康的危害,選擇從農業、飲食、教育等方面著手,期待能建立起有機農業完整的體系,抱持著這樣的信念,他們一頭栽入有機農業,一步一腳印,向前邁進。
為了這份美好的想像,他們不計辛苦與代價,全心全意推動有機農業,先是在1997年在逢甲大學開了臺灣第一家自然蔬食餐廳,2005年時,為了尋找更乾淨安心的有機食材,開始與有機農夫契作,在苗栗銅鑼與三義地區購地種植有機蔬菜,成立廻鄉有機生活農場,並後續配合農委會漂鳥回鄉政策參與各項活動。
這次為我們導覽解說的是廻鄉有機農場的場長林宏昌先生,透過他精闢的講解,讓我們增進不少的知識。首先他告訴我們有機農場的周圍種了很多香茅草,是因為昆蟲不喜歡它的味道而會避開這個區域,可以減少蟲害﹔另一種方法是於蔬菜中混植蔥,它的氣味也可以讓蟲不敢接近,這是利用忌避作物來防止蟲害的方法。林場長特別提醒我們,千萬不要把草當成敵人,草本身可以保濕、鬆土,腐爛的草也可以當成肥料,只要不影響光合作用,或是蔓藤類的雜草,其實草是不用拔除的。
新港文教基金會1/2自然農場耕種的理念源自於自然農法, 自然農法(Natural farming)是日本農民兼哲學家福岡正信建立的一種生態農業方法,他在1975年出版的《一根稻草的革命》一書中,描述他的耕作方法為不需耕田、不需肥料、不需農藥、不需除草,一種順乎植物原始自然的生長方式,稱為自然農法。
福岡正信認為,現代農業所以能夠獲得高產量,主要是靠多施化肥、多用農藥、施以除草劑和勤於機械作業等技術。但是,這種科學農業法其實是一種病態農業。福岡正信看到了現代科學農法的問題,以及它會帶來的災難,他希望推動一場農業的革命,最終目的是要確立一種不僅能生產農作物,而且還有助於人類自我完善的農作法。福岡正信從日常農作中感悟出如同老子般的哲學思想以及對簡單生活的肯定,他的農業哲學及對地球生命科學的思考,使得他發明將植物種子放入黏土中並製成糰子的種植法,在控制沙漠化方面的努力,於日本與世界各地獲得極大迴響。
1/2自然農場的耕作方式源於自然農法的理念,不使用農藥、化肥及除草劑,但也擷取部分有機農法的方式,如拔草與使用堆肥及有機肥料等。將來,自然農場的義工在不斷累積經驗和知識的過程中,繼續尋找讓土地恢復生機、重返原始自然狀態的耕作方法,並致力於推廣更多的食安與環境教育,期待把自然還給大地,以達到生命與環境永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