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飛驒友好城市

【322期】青年文化交流 打開國際視野─來‧臺灣篇

作者:整理:徐家瑋/本會執行長

2017年日本飛驒市與新港鄉締結友好城市後,由民間交流到官方的互動,從人員、文化藝術、祭典信仰、農業觀光到工藝等交流更加熱絡。日本岐阜縣立吉城高等學校與岐阜縣立飛驒神岡高等學校師生,與新港大專青年聯誼會、高校義工等青年相互交流至今也已三年。8月4~8日,由青年義工設計活動、導覽解說特色文化,並進住基金會的義工接待家庭,體驗新港好生活。透過青年的交流,彼此相互學習,並了解自己故鄉的文化底蘊。
8月23~ 29日11位新港青年前往日本飛驒交流,都竹淳市長更在忙碌行程中,特別與新港囝仔們見面。這次行程,除了在古川町的體驗外,更到了宮川村與神岡町去交流,擴大認識整個飛驒市。更由飛驒市前議長葛谷寬德等6位好朋友組成的接待家庭、以及新的產業體驗、高中的交流互動與祭典文化的認識等。
都竹市長對孩子們說「一開始只有古川與新港的交流,兩年前新港與飛驒簽訂友好城市後,以及去年一週年的慶祝活動,不僅讓更多飛驒市民認識台灣新港,也開啟了年輕世代交流新的篇章,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的用接待家庭的方式做交流,希望這樣的方式可以一直延續,讓大家更了解日本的在地生活方式,未來很多地方需要彼此共同努力,在過去20年交流的基礎上,期望未來10年、20年、...50年,這份情誼都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突破,不斷挑戰自己  鄭穎芳  青年義工/本次活動總召
這交流活動有好幾位夥伴共同參與了三年。每次在招募工作人員時,總有人說:「蛤,可是我英文很爛欸。」但你會發現最後即使彼此所講的語言不同,我們總是會運用肢體語言及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英文能力,和遠道而來的飛驒青年們成為好朋友。結交朋友是這活動的核心,但我們也透過這活動認識了自己成長的地方,慢慢的培養足夠的能力向飛驒朋友們,介紹新港這個富含文化底蘊的鄉鎮。這次的導覽,為了突破語言隔閡,大家下了很多功夫,除了一次次的練習、背稿,這次也特別準備圖片及中、英、日的字卡作為輔助,希望飛驒青年可以更加了解新港在地歷史背景及豐富的人文風俗。

喚醒,對家鄉的情感鏈結  陳緣龍  青年義工
一直都有參加基金會各項活動,直到本次的交流活動後,才喚醒了我當初加入高校義工的初衷。我本次參與的工作,要做的不只是善盡接待的地主之誼,還要打從心底待人的溫熱和在地文化的傳達。看見各位義工學長、姐為了此次的交流付出努力,用時間和新鮮的肝織成使日青美好回憶的網。像是前期道具、流程設計的製作和精美的禮品,唸了好幾百遍追求完善的介紹詞,和盡心不計恥力的舞蹈,被來自日本的英文老師稱讚的台、韓、日三聲道美聲獻唱,還有把工作人員操到爆汗的人工打地鼠機,及壓軸的火舞等。這一切成就了義工大家庭以及日本青年朋友們的美好,讓身為基金會高校義工的我來說,是一次新穎的開始,一份為對家鄉人、事、物,愛的符號。

合作,一起完成的成就感  洪欣汝 青年義工
這次的交流、導覽中,從開會到討論每件細節都是努力盡可能完成,雖然並非十分完美,卻有一股把事情處理好的成就感。從一開始說英文拼命結巴,到後來可以跟日本青年滔滔不絕的聊了起來,這是我努力過的結果。在奉天宮導覽中,雖然缺乏了其他學長姐的能力及魅力,但我發揮我對於宗教文化的興趣,把所知盡可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今年也首次當接待家庭,還沒接待前每天整理家裡,害怕有些不周到,也因為每天要練習火舞而無法全程陪伴他們,只能由爸媽帶他們認識台灣。雖然一開始有不熟悉、尷尬,但是我慢慢調整自己,一起營造美好的回憶。

付出,我們也正收穫著  周柏漢 青年義工
從第一天的晚餐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聊些什麼。到第二天飯後玩起遊戲來,熱烈的氣氛。讓我原本擔心的語言隔閡,瞬間就不存在了。在活動的過程中,台灣炎熱的天氣讓他們汗如雨下,但他們依然專心的聽著我們的介紹,學習態度相當欽佩及感動,讓我自己也上了一課。晚會的準備中,我們遇上許多的問題,無論是器材、排演,或是大家的狀態,但我們還是壓線搞定所有的一切。最終在表演時,展現了我們的活力。晚會最後的交流時間,日本老師送給了我們一首「Kanpai」的歌,雖是日文歌,卻莫名其妙地令人感動。這次的晚會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成功、圓滿的落幕。

日本青年的交流心得
野村 岳央  吉城高校一年級 
參觀了新港奉天宮,比日本的神社寺廟都要華麗。點香拜拜倒是跟日本有點相似,四樓建築真是非常的豪華壯觀。到農場體驗插秧,開心的農事體驗讓我都忘掉了炎熱。第一次體驗插秧,要把秧苗一株株用心插好的難度挺大的。田間午餐,新港的義工準備了家庭料理擺滿了一大桌,非常好吃讓我們大飽了口福。最後向新港青年義工們和接待家庭的各位表達了我們的謝意。

久保みや美 吉城高校二年級
前往臺灣之前,我不安的不是食物以及文化上的差異,而是因為不擅長英語,擔心難以跟大家交流。但大家都很耐心地聆聽,讓我很感動,也讓我放開了很多,不再害羞。通過這次交流活動,讓我訂下人生的新目標「從事英語的有關工作」,有了這個目標,也讓我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

梶谷 美羽  吉城高校一年級 
我之所以參加這活動的目的是希望感受日本與臺灣的文化差異,而這次讓我收穫滿滿,也讓我親身體會兩國文化的差異與相同點。我想將來我一定會去很多國家看看,因為這次讓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希望這些經驗能在我將來的工作中發揮重大作用。

水﨑 ゆず  吉城高校一年級 
我高中生活的第一個暑假的第一個星期是在臺灣度過的。出發前“玩得盡興”的期待與“能否用英語交流”的擔心混雜在一起。但是抵達臺灣後,我所擔心的事都在不知不覺之間消失了。接待家庭帶著我乘坐臺灣的高鐵去了台南。聽他們說臺灣高鐵的車輛跟是日本的新幹綫使用的是一樣的。這些我不知道的事物,竟然暗中連接著日本和臺灣,讓我感到高興。

三嶋 ことか  吉城高校二年級 
能跟海外的大學生們交流,在日本的高中生活裡是不可能有的。這次的活動讓我跟新港的朋友搭起這個緣份,將成為我人生中珍貴的寶物。新港大學生們的英語非常好,我希望也能像他們一樣,這將成為今後我努力學好英語的一個新起點。

山川 翔大  飛騨神岡高校一年級 
這次的臺灣交流活動,讓我留下深印象。一是「弁当」、「刺身」等日本漢字也可在臺灣的日常中看到,讓我感受到一種親近感。二是臺灣在公眾場合中的吸煙管得很嚴,連街上基本上都禁止吸煙。三是飲食習慣,和日本相比,臺灣的口味是喜甜、喜辣;夜市非常的熱鬧,晚上12點多了還有很多店開著。

倉家 悠里  飛騨神岡高校二年級
這次的臺灣交流活動,讓我深深體會在亞洲這麼近的兩地,文化上竟然有那麼大的差異。一是語言,日語不論是吃的東西、還是喝的東西,如果覺得美味時都只用「おいしい(喔伊西)」,而中文固體食物是用「好吃」、液體食物是用「好喝」來形容。相同的意思會根據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詞語讓我覺得很吃驚。二是食物,臺灣料理多使用香辣調味料,比如八角、香菜等。第一次食用時有點不適應,吃過幾次後會覺得越好吃。

田口 柚太  吉城高校一年級
參觀新港各處的景點,特別看到用色彩艷麗的交趾陶裝點的奉天宮,外觀非常的雄偉,而裡面又非常的精巧,讓我們對新港交趾陶高超的技藝嘆為觀止。體驗新港的農事,雖然天氣很熱,但是大家一直給我們扇扇子,陣陣涼風是我們從沒體驗過的涼爽。體驗了製作當地的傳統糖果,看似很簡單的手法,實際上操作起來竟然相當複雜。在香藝文化園區挑戰製作線香,是第一次自己動手完成。在這次交流活動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親切而又熱情的新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