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新港「藝術」高中以獨特的校名設校,「藝術」美好的意涵反映鄉里世代的努力和期待。深耕藝高近3年來,我感受到新港獨特的社群氛圍,大家是用心、用情在挺教育;支持、扶持從幼兒園、國小、國中到高中12年一貫的學校教育。一路走來,令我深深感動。
雖然是國立高中,人事經費無虞,但要讓藝術高中向前衝刺,仍需要學校團隊努力申請各項計畫並引進外部資源挹注。到新港第一年,幸得陳木焜家長會長鼎力相助,不只讓家長會人力、經費規模逐步擴增,也帶著我走進鄉里,讓大家認識我,也更親近藝高。接任的吳金柱會長之前擔任新港國中家長會長,在他和林婉鈴校長的協助下,藝高與新中開展了與新港鄉農會(食農教育)、新港鄉公所(日本飛驒姊妹市交流)、新港文教基金會(美國TIA暑期夏令營)、美國伊利諾州(姊妹校締結) 以及新港在地雙語文化導覽等課程合作計畫。
我常說藝高學生是「媽祖的囝仔」。除有榮譽校長「媽祖」庇佑,更得奉天宮何達煌董事長和所有董監事關愛照拂。為讓新港音樂藝才火苗生生不熄,林懷民老師和新港文教基金會陳永華董事長引進國家交響樂團、南管絲竹樂、北管舞鳳軒,在新港藝高吟奏交流。林昭元教育基金會陳政鴻董事長更連續兩年邀請譽滿寰中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到藝高展演。為了優化演藝廳設備,陳董事長「走傱」牽線,不遺餘力讓光寶科技集團成為藝術高中支持的力量。這股「結乎行」的夢想驅力,引動著新港,也串起藝高和社群緊密的連結。
今年是藝高設校第20年。日前設校委員陳錦煌醫師為學生敘說許多成之不易卻堅持前行的動人故事。他的話讓我想起好友對「vetocracy」(否決政治) 這個英文字的註解。即將離開公職的他說:「在巨大的體制機器裡,上面說不,就沒有了,下面給你擺爛,也沒有了。一件事要成,需要難能可貴的上下一心。」「否決」的思維,無法成就「可能」,唯有熱情可以開啟希望之門。作為學校的領航者,藝術高中能否成為新港耀眼的驕傲,我想唯有引領上下一心,把教育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