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到了關島,儘管人地生疏,但只要你問一聲,請問李博士住哪裡?大概就能輕易的找到他,若是剛好問到僑社中人,甚至有可能親自帶你見到他,周英川老師曾去關島旅遊,也憑一句「關島大學李進添博士」,久違故交異國喜相逢。他是關島的寶,曾經對僑社有過超凡的貢獻,既是名人,也是關島大學有名的農學院院長。
李進添是我童年的玩伴,他出生在嘉義新港一戶殷實的家庭,其先府君李保通在媽祖廟前經營雜貨店,專賣煙、酒、醬、醋等,在四男三女中,他排行老三,就讀小學時,便會幫忙父親打理店務,讀中學時,無論在火車的車廂,或者路隊行進中,無時無刻都充分利用時間讀書,或背誦英文單字,絕不浪擲分寸光陰。上了嘉義中學,由於成績優異,博聞強記,一畢業就順利考上台大農學院農藝系;嗣又攻取台大農藝系碩士,畢業後一舉通過全國建設人員甲等考試,但只在試試自己的實力,並非為了就業。
在「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裡,留學美國幾乎是當年台大人夢寐以求的理想,進添如願取得三所名校的獎學金,身為農村子弟,他有志於獻身農業未來的發展,從而選擇進入威斯康辛大學,在學期間日夜匪懈,專心致志,竟然以三年半時間,一連取得碩、博士學位,該校農學院院長頗為賞識,畢業時極力挽留任教,期許他將來承接農學院院長之職,與此同時台灣農復會也虛位以待。當進添躊躇不前,碰巧行經關島旅遊,發現當地景色優美,氣候又佳,便決定應聘執教關島大學農學院,一路從助理教授、副教授,晉升至教授、副院長,在一九八九年榮膺院長高位。
他不但教學出色,每年也總有三、四篇論文發表,加上研究興趣高昂,尤其在牧草改良,取得美好成績,大大提升美國畜牧業的發展;還有他改良一種蕃茄,不僅果實碩大,而且產量出奇的好,關島農業部門,逕將此一水果命名為「李氏蕃茄」。
當他剛到關島大學農學院之初,相關的實驗農場、機具設備、實驗室等盡付闕如,都是進添篳路藍縷,一手擘劃從無到有開創出來的,而今關島大學農學院擁有實驗農埸有十多所,總面積在二千四百英畝以上,可以說他對該校農學院的殫精竭慮與犧牲奉獻,厥功至偉,所以後來校方頒給他終身榮譽教授的榮銜,是該校創立以來的唯一。
其間關島政府,凡是參加世界各國有關農業方面學術研討會,無不推他銜命出席,所以他走過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也發表過無數的研究論文,他在關島大學,前後服務了三十六年,直至屆齡退休,就因為他不僅僅在農業學術方面,大有成就,而且對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輝煌的奉獻,所以關島政府、議會、學術單位給予的嘉勉、獎勵不斷,甚至將其名字,列入美國名人錄、世界科學名人錄、美國西部名人錄等,而其發光發熱的研究成果,也於1986年榮登美國國會紀錄。我們新港有此傑出的子弟,也是故鄉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