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涵晴 ◎本會企劃專員
減塑尖兵──環境與藝術創作由環保局支持的「環保小學堂」計畫,基金會將環境教育減塑系列課程帶進校園,和新港藝術高中的校藝術課程結合,引導青年們觀察並記錄每天生活中,用到了哪些一次性的塑膠垃圾,透過多部塑膠危機影片,看見全球性的減塑議題,從省思獲得啟發,藝術家王薰苹老師使用回收布料,再加值成為手提袋,將循環的概念,創造新的可能性,悄悄地隱藏在生活中,讓背後的減塑環保,以創意的具體行動加分更多,環境教育結合生活美學的創意課程,並影響更多人如何從生活中,藉由行動改變習慣!
王薰苹 ◎環境與藝術的創作講師
很開心減塑尖兵的課程可以到藝高裡進行,覺得環保要從學校開始,這樣才能在學生時期就養成環保的好習慣,在設計課程上想給高中生難度適中,又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作品。於是利用不要的衣物來進行改造,透過剪跟縫的重複性手工,改造一件即將要被丟棄的衣服, 讓同學體驗手作完成一件作品──便當袋,並希望他們可以在生活當中使用它,並以此技法延伸到其他要被丟棄的素材,如:塑膠袋、繩索等等,創造出更多可再利用的創作。
實際教學過程,發現高中生對於手縫還是不太擅長,但也希望他們藉此機會學習,因為難得有機會可以讓他們練習針線,看到他們還替自己的便當袋製作標籤覺得很棒,也期望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己廢衣利用製成的便當袋。
駱巧梅 ◎新港藝術高中教師
這次本校有幸參與藝術減塑手作工坊活動,由基金會與編織藝術家帶領我們,一同將家中廢棄衣物活化,資源回收的創意運用,讓我們學習到原來環保也能很藝術!
「藝起來減塑」的工坊課程共歷經三週時間,從一開始基金會利用生活情境引導認識塑膠製品帶來的生態浩劫, 並透過寓教於樂的環保小書製作,讓學生省思生活如何進行減塑環保行動。
接著由藝術家帶領學生創意減塑的製作提案,讓學生將家中二手衣、廢棄塑膠袋都可作為編織素材,製成兼具美感與實用的手作環保提袋。
這樣兼具教育意義與實作樂趣的課程,讓學生更關心環保公共議題,也減少塑膠的使用,課後學生表示會更加關心環保公共議題,也會減少塑膠的使用。感謝基金會的用心規劃,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兼具教育意義與實作樂趣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