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食農教育

【331期】農場灑水初體驗 感恩惜福植善念

作者:張惠琪◎嘉義縣新港國小學務主任

新港國小學生受邀參觀新港文教基金會「二分之一自然農場」,這個農場是一個努力生產健康自然食物的地方,除了希望讓人們吃得健康之外,也希望恢復大自然的生態。
小朋友們才剛下遊覽車就能感受到太陽十足的熱情,全都不斷揮手散熱,但是,當基金會義工介紹到堆肥場時,小朋友們都不約而同探頭探腦並墊起腳尖看著堆肥場,努力在人群中找到最佳視野,老師們也非常好學的詢問著堆肥的每一個步驟的進行!
當義工介紹水灑桶使用方法時,馬上就發生了一場騷動!「哦哦哦~太酷了!」、「哇!看起來好好玩!」小朋友真的非常捧場。
當大家都完成一輪水灑體驗後,還意猶未盡,不斷喊著「我還要再來一次!」、「再玩一次!」,邊圍著介紹的義工們,畫面就好像嗷嗷待哺的雛鳥在爭食一番。基金會的義工都被這群孩子的童言童語,逗得哈哈大笑!
姵杉:「怎麼用古代的澆水器,二師兄說古代提東西是用扁擔的,他還教我們用扁擔提著澆水器澆水,我覺得老師讓我們去體驗這種活動,真是令人難忘。」
育瑞:「農夫真的很辛苦,需要在烈日下種田,又要擔心天災所引來的損失,又要擔心小鳥來吃稻米,所以我們珍惜食物,把食物通通吃光。」
芃湛:「平常應該要把餐桌上的飯菜吃完,不要浪費食物,因為這是農夫很辛苦種的,就像媽媽照顧小孩一樣無微不至。幫農作物澆水、施肥、除草、抓蟲⋯⋯ ,每個環節都要掌控好,才會有豐碩的成果。」
凰予:「我學到了用扁擔澆水體驗農夫種田的辛苦,也學會珍惜農作物,對他們致上崇高敬意。因為他們是用許多的汗水,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很辛苦,所以不可以浪費。」
勛凱:「我們去二分之一農場學到了很多東西,例如:我要把食物吃光、廚餘可以再利用、要用有機肥而不用化學肥料等,我們還體驗先民提水澆水的辛苦,讓我有了深刻的印象。」
食農教育課程設計的目的是為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以及樂於學習的態度,教學活動設計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這次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腳踏土地、手持種子、心植福田」的愛鄉好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