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時間軸走入回憶
2012年,基金會的圖書室因應時代的腳步,將三樓的閱覽室重新作了規劃。還記得那時候要到二樓借閱圖書,必須從三樓穿過一個往二樓下降的螺旋鐵梯,才可以進入二樓圖書的秘密基地。這樣奇妙的經驗,不知有多少人記得?
2013年元月26日閱讀館重新設計啟用,那個螺旋梯完成任務後消失了。閱讀館落成時,各地支持基金會的朋友都前來祝賀、加油、打氣。當時基金會董事長陳醫師和秘書們及圖書組的義工們,也開始思考基金會推廣閱讀的走向。
親子共讀緣起至今
2014年的6月,我邀請目前在復興國小的美智校長,一起推廣「親子共讀」活動,後來安和國小秋華老師共襄盛舉,讓我們以熱情熟女(年紀成熟,交情也熟)之姿,一起來成就這樁好事。希望在純樸單純、人口不多的家鄉,能嘗試推廣閱讀,並且邀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共讀。
2016年的9月,「親子共讀班」越趨成熟,我們從兩個月一期轉變為學期制,並且邀請靜文校長和部分家長加入師資的行列,又加入「小桌末桌遊」老師們的引導,讓課程更為活潑。隔年9月增設小學的「多元閱讀班」,美智校長帶領語文教學,之後美如老師帶入她的自然科教學,又加入碧婷老師的美術課程,自此「親子共讀班」和「多元閱讀班」日漸成長,每周四是大家互相問候的美好時光。
時間軸繼續走著,孩子也漸漸長大,掐指一算,這個「親子共讀班」已經圓滿走過五年。從小班、中班就參加共讀班的孩子,五年來不間斷地在每周四到基金會上課,實在不容易。在今年6月的結業式,基金會自製烙印親子共讀的帆布包送給結業的孩子做紀念(世界各地都買不到的喔!),也希望來年共讀班的孩子可以繼續堅持到結業,然後也得到一個紀念帆布包。
今年的秋天,「親子共讀班」熱鬧登場邁向第6年,「多元閱讀班」邁向第3年,經過老師們、秘書們的微調,我們還是維持兩個班同時進行。小班、中班的「親子共讀班」由靜文校長和家長團師資來引導;大班、小一的「多元閱讀班」,則由美智校長與美如老師帶領大孩子走入奇妙的閱讀世界,當然美術課和桌遊課都不會少的。至於我則一直都會在週四共讀時間陪伴大小孩子,然後很珍惜的記錄每次活動,放入親子共讀的粉專頁,當成孩子長大可以找到回憶的地方。
同步進行的閱讀活動,還有------
在推廣「親子共讀班」的同時,基金會閱讀館還同步開啟兩個很棒的活動:一項是周六的「神奇故事屋」,另一項是「圖文創作」的空中走廊。
每個周末,閱讀館會出現一個不同面孔的老師,在孩子的期盼下,帶領孩子走入故事的神奇世界,它不用事先報名,只要記得周六10點來3樓閱讀館聽故事,然後看看書、借借書就對了。
每學期開始,我們的學區國中、小,各校都會派老師來基金會相聚,帶回基金會的活動訊息,還有宣傳會館「怪獸學園」的活動,並分配各個學校的圖文創作,每個月展出不同學校及多元文化的主題。希望新港地區的學校與社區融合,讓學生們有寫作發表的舞台,我們把孩子的作品放在基金會的空中走廊,讓孩子們也學會欣賞別人的作品。
你的參與,讓我們更有力氣
神奇故事屋的陳淑萍老師,曾經在會訊分享她帶孩子閱讀的美好經驗,內容裡她引用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同村協力》書中的一句話,我感同身受:「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家鄉的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社區的重要資產,每個孩子都需要我們全村(鄉)的人來守護,因為孩子長大後,是我們社會的支柱,把孩子照顧好,長大後,他們就會把我們的社區照顧好。
走在我們社區的街上,欣賞每個孩子的笑容,孩子們就是我們家鄉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