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親子共讀

【307期】漫談親子共讀

作者:劉志龍 ◎嘉義縣忠和國小退休校長、吳淑媛◎本刊編輯委員、親子共讀講師

陪伴孩子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而豐富孩子心靈與增進親子關係的途徑,則非「親子共讀」莫屬了。親子共讀簡單易行,好處在於親子間因共讀而有共同話題,可以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透過孩子的語彙運用、刺激語言發展和累積語彙,進而大幅提升學習力。
孩子出生後,透過共讀開始聽故事,來熟悉父母親的聲音,這樣關係的培養不但滿足了嬰兒對安全感和愛的需求。因環境中感官的刺激,能促進孩子腦細胞的發展和連結,對於孩子的學習和專注力提升有莫大的幫助。
關於親子共讀圖書的選擇,0到1.5歲適合可把玩,形狀簡單和色彩鮮明高反差的玩具書或圖畫書,它們強調節奏、韻律和重複性;1.5到3歲可以選擇立體書,或細節較多、具有重複性押韻的圖畫書。這一階段可鼓勵孩子試著說說書中的故事,以滿足其好奇與好勝的驅力;3到6歲則可開放他們自行選擇要閱讀的圖書,孩子對於他們喜歡的書會一讀再讀,也會要求大人說書中的故事並糾正大人的錯誤。大人此時要耐著性子欣賞孩子的堅持,因為孩子正在熟悉書中情節。
至於進行共讀時有些重點也要注意,一、時間上少量多餐。分散式的閱讀比集中式的閱讀更能減輕孩子的負擔,維持孩子的興趣。二、隨時隨地閱讀。口袋書可以滿足孩子不定時、地的閱讀需求。三、只要孩子喜歡,一本書可以讀很多次。學齡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培養閱讀的興趣,而非要他讀很多書。四、用孩子可以理解的速度、略帶表情的音調讀書給孩子聽,孩子有可能一邊玩卻很專心地在聽大人說故事。
陪伴孩子是一件美妙的事,孩子的成長不能重來。透過親子共讀,父母親可以和孩子一同遨遊書海並增進親子關係,讓親子共讀填滿孩子的成長記憶。


餘音繚繞……
吳淑媛◎本刊編輯委員、親子共讀講師
從劉校長所述的親子共讀學理,連接到基金會的親子共讀實作。
週四共讀的晚上,我們把閱讀班的大孩子和繪本班的小孩子,集合起來,聽甜甜老師(王薰苹)跟大家分享《一顆橡實》的繪本故事。從故事的內容,讓孩子知道大自然生物之間是緊密關聯,缺一不可。因為一顆橡實,所以有了一棵樹、有了鳥巢,甚至才有種子,然後長成花朵又結成果實……。
閱讀之後,甜甜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圖像,讓孩子了解生態系中不同物種間的關係。利用蠟筆、輕黏土、果實,創作出一幅一幅獨一無二的成品,然後張貼在二樓的空中藝廊,讓孩子們看見自己的作品也欣賞別人的作品。
從親子共讀中找到全家共同生活的空間,創造全家成一個美好的生命共同體。這學期親子共讀課程已步入尾聲,期待下學期我們週四再見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