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環保小學堂

【295期】講座分享 我們的「塑」化人生

作者:岳祥文 ◎主婦聯盟「減塑」講師

搭配環保署「環保小學堂」計畫,希望藉由走入社區,發現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專題講座【我們的塑化人生】談到抹香鯨死於誤食塑膠袋新聞,引發對於生活塑膠袋使用量的好奇,進而發現每人每天用上好幾個塑膠袋,非必要且一次性的使用占了大多數,生活中塑膠製品用量非常可觀。隨後發起減塑行動,主題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調查研究【走跳菜市仔─市場觀察】,另一是【再生藝術工坊】並DIY編織環保手提袋等,最後走上市場,宣導減塑理念,並且落實買菜不拿塑膠袋,動手佈置無塑餐桌料理。不僅將減塑教學與生活結合,充實又有趣。

二年前(2015年)的5月,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目光:「昨天上午,一條抹香鯨被發現陳屍在八掌溪出海口附近,……鯨肚中塞滿了魚網和塑膠袋,使牠無法進食,間接致死,確切死因仍無法釐清。」,後來有人在fb上發起了「三十天不用塑膠袋,救救抹香鯨」的活動,按了「參加」後,開始了我的減塑人生……
找了幾個朋友,玩起了賭博遊戲,看看誰在三十天內,可以使用最少的一次性塑膠用品,十幾個人,為了面子,拼了一個月,不但買東西自備餐具,也不拿塑膠袋,整整一個月,沒人敢吃麵包和土司,連便利商店都不太敢進去,甚至有人為了喝手搖杯,強迫自己一定要記得帶環保杯,不然就只能忍痛不買,含淚回家,一開始的時候,真得是超不習慣,這才意識到,原來平常是那麼的依賴這些塑膠。
比賽之後,早先的許多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新的習慣也悄悄的成了習慣,每天出門,除了手機、錢包、鑰匙,一定還會確認便當、水壺、餐具,如果沒帶到,整個人會不舒服一整天,感覺是另一種中毒。不過,這種中毒讓人歡喜,每次帶便當盒去買東西,老闆都會裝滿裝好,免費贈送,無形中不但減少了垃圾,也賺到了贈品,整個人的心情是愉快的。
一開始的時候,還會因為帶著便當盒去買東西,而感到不自在,但是,因為不喜歡輸的感覺,硬著頭皮往前衝,逼著自己一定要減塑。現在,拿著便當盒去逛夜市、買晚餐、買甜湯、買漢堡……是一種可以抬頭挺胸的驕傲,更是一種自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