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末,基金會開辦了「親子共學」的成長團體,一開始由吳淑媛老師及黃美智校長帶領這個團體。11月,我在淑媛老師的邀約下,加入了帶領的行列。今年6月,親子共學就滿兩年了。
帶領親子共學,我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帶給孩子閱讀的樂趣,讓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美好,讓他們從小親近書、愛看書,讓閱讀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我喜歡讓親子閱讀實體書籍,書籍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所設置的「愛的書庫」,這個書庫是推廣閱讀絕佳的資源之一。書本輕輕翻,圖畫細細看,文字慢慢讀,看著親子沉浸在閱讀的氛圍裡,那是一個美麗的畫面。這些帶著孩子前來參與的家長,都是十分重視教育的家長,也深深了解「閱讀」這件事在孩子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的聯盟小學,今年初,林清池校長參加了該基金會在桃園舉辦為期三天兩夜的「希望閱讀校長閱讀研習營」,帶回了由中央大學陳德懷教授帶領「明日學校」研究團隊所推廣的「MSSR」模式,MSSR即為「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身教是指孩子閱讀的同時,成人也一起閱讀。成人在孩子面前閱讀,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示範。持續是指每天要有一段連續不被打擾的時間閱讀。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選書的權利,當培養出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就會形成。」(引用自《希望明日閱讀》手冊,〈尋找適合的閱讀方法〉,陳德懷、柯華葳、辜玉旻、何淑華)
這學期,在校長的規劃帶領下,學校開始推行MSSR。我的班級在每天的晨光時間進行,我和孩子們挑選了自己喜愛的書籍,在一天課程學習開始之前,我坐在孩子的面前,每個人靜靜享受25分鐘的美好閱讀時光。教室裡很安靜,窗外不時傳來啁啾的鳥鳴,我偶爾會抬起頭來看看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大家都專注在閱讀裡。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一個簡單的改變,卻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良好方式。我自己的兩個女兒,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閱讀。現在,閱讀是她們的休閒,是習慣,是快樂,更是生活的一部分。閱讀,不應該侷限在學校,家長進行MSSR更能建立孩子無所不在的閱讀習慣。
「家庭MSSR有效建立親子親密關係,閱讀成為家長與小孩的共同話題、共同語言。當家庭成員長期緊緊擁抱在書香世界裡,沒有什麼會比這種親子關係更為親密、溫馨,且這些共同閱讀的時光,會成為家庭永久的美好記憶,更重要的是,家庭MSSR培養孩子品格。進行家庭MSSR,有幾項實施的要點 : 建立書香的客廳、建立家庭圖書館、家長的身教閱讀及安排每天家庭閱讀時間」(引用自《希望明日閱讀》手冊,〈你是好家長嗎?每天10分鐘家庭MSSR〉,陳德懷、柯華葳、辜玉旻、何淑華)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的名言:「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這也是我的教學理念,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不是做你「說」的事,而是做你「做」的事。無須懷疑,不用等待,想要培養孩子有怎樣的習慣,家長的示範與陪伴就是最好的開始。閱讀習慣,是我送給學生一份有價值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