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路上有你有我─在親子共讀中享受著陪著我們的寶貝一起閱讀、相伴成長
在2013年的十月,基金會重新整理好全館的閱讀空間,一樓雜誌閱讀區,平日信手翻閱雜誌,每當段考前夕來自修的學生更是座無虛席;二樓的成人書籍有保健養生、旅遊美食、散文小說,甚至配合每個月推出的講座專題陳列出相關的書刊;三樓是兒童與青少年的圖書天地,木質的地板可以讓小孩或坐或躺的徜徉於書海之中。
每一個空間上的規劃無非就是希望父老鄉親們能夠走進基金會來看看書報、翻翻雜誌、讀讀繪本,基金會更勾勒出一個祖父母或是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到這個閱讀空間來看書的場景與畫面,但是時代的改變,電子產品充斥在每個人的生活,我們總覺得這個圖書空間可以突破3C產品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活動。就在這樣的心情下,圖書組的義工老師們開始籌畫了「親子共讀」的成長團體,希望藉由「親子共讀」讓爸媽和小孩可以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
靜下心來,我們或許可以想像一些畫面:當家長督促孩子去讀書的同時,大人卻在看著電視、滑著手機;又或許家裡有客人時,為了讓孩子不要吵到大人的應對,而准許孩子拿出手機玩遊戲,只希望他能安靜別吵人;又或許在家裡的客廳,大人小孩同處一室,但是卻沒有太多的溝通與談心,因為每個人都在和自己的手機對話。如果以上所述的畫面似曾相識,那或許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再重蹈覆轍的一個契機。
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這樣的唱著:
長路奉獻給遠方 玫瑰奉獻給愛情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愛人
白雲奉獻給草場 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朋友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不停的問我不停的找不停的想
白鴿奉獻給藍天 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小孩
雨季奉獻給大地 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爹娘
總是在夜深人靜時思索著:我到底可以奉獻出甚麼力量來感謝養我育我的這塊土地,這塊土地有我們所愛的人、有我們的朋友、有我們的小孩、也有我們父執長輩和爹娘。這塊土地的每個人都健康快樂,那麼在其中的我也受益無限;若這塊土地貧脊了,身在其中的我也會跟著貧脊。內心深處的聲音,激勵著我和美智校長、秋華老師相聚在一起,願意在每一個周四晚上到基金會來,陪著一群家長與小孩共同閱讀一起成長。
日子無聲無息一晃已經第二個年頭,「親子共讀班」的小孩一路上都有家長的相陪,因為孩子的爸媽知道:孩童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今天,時光是無法倒帶重來的。這些日子以來,故事老師輪番上陣,老師們把繪本製成簡報投影片,或是翻閱實體書本,配合生活教育的故事,讀一點唐詩,學一點台語,唱一些兒歌,玩一些小遊戲,開個小小同樂會,然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我們親、師、生三者正在點燃小小的火苗,希望把這份熱情傳出去給更多愛著小孩、願意陪伴家中寶貝的家長們。
未來,我們三個熟女老師,正在呼朋引伴的希望有更多故事老師來投入這塊親子共讀的田地,同時也在招兵買馬,希望更多的家長可以帶著您親愛的寶貝來加入我們親子共讀的大家庭。
就像種花一般,大自然給陽光、空氣、水之外,園丁們在播種的時候心中自有盤算:種子呀!不能播得太密集,因為太緊密,枝葉長大就沒有伸展的空間;種子呀,是需要被等待的,因為他不可能一天後就馬上開花結果;這個等待的過程是需要園丁照顧與陪伴。我們的孩子就是那一顆顆的種子,等待著春風等待著雨水,我們大人就是園丁,園丁心中的那一畝田、那一個夢,他們都清楚的知道:就是奉獻、耕耘與栽培這些小小的種子喔。
2016年的三月,春天來臨時,「親子共讀班」新的一期又要開鑼了,透過這份基金會的會訊,讓看到的讀者們把這份訊息傳出去,因為有大家一起來肯定閱讀的美麗,那麼我們的家鄉必定有豐潤的土地來滋養我們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