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閱讀館

【274期】低調的幸福城市—台南

作者:主講人:南島美茵、阿諾 記錄整理:王筱雲 ◎新港國小教師

三年共走出了33條路線,南島美茵用劇場人善於說故事的特性,將台南的美味小吃,結合溫暖的人心與歷史典故,把台南近百年的發展脈絡用故事的方式說出來。阿諾用她的彩筆將雙人散步的足跡,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並在講堂的現場─新港客廳展出。
美茵說她喜歡旅行,常背包一背,假裝在地人,隨意品味。屬於府城的城市味道是什麼?有人說是虱目魚,有人說土魠魚羹,都對,每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味道,菜粽也是一味。曾經,美茵一早出發要去品嘗成功路上的明和菜粽,只見門口掛著“賣完了”的招牌,不死心又去一次,這次一早六點半就到,還好還沒收攤,來上一顆熱氣蒸騰的月桃葉包裹的菜粽,香味撲鼻,碩大的花生仁軟Q,花生粉也包在裡面,較少見,老闆說這是方便上班工作的人好攜帶。早期成功路每個路口,幾乎都有粽店,是學生、工人的早餐,明和菜粽傳承三代,六十年來,味道都沒有跑掉。
祀典武廟旁的古早味炭烤三明治,開張近半世紀,外酥內軟,放久也不硬,這是阿嬤幫客人在煤炭爐上慢慢烘烤出來的好味道,是歲月的火候淬練出的好滋味。
接著阿諾唱著木棉道上場,自幼從緬甸來到台北,因跨不進台大的校門,進入成大念書,從此在台南定居,她說充滿溫情的人,才是台南最好的味道,有溫度的人,做出來的食物有堅持─對食材的堅持,對做工的堅持,所以幾代傳承,通常能保有其原汁原味。
台南太有歷史,所以她喜歡將不同的時空推疊在一張圖上,讓讀者了解,同一個地方,時間的推移,產生了怎樣的變化,阿諾清麗的畫風為台南留下很多美景。中正路尾,現今中國城所在,就是台南運河的盲段,烏橋殉情記的場景,烏橋牌香腸的發跡地,也是早期台南龍舟競賽的場地,後來填平,又蓋了中國城,卻也阻斷台南中正路的發展,現今市政規劃預計拆除中國城,光是這段更替,歷經百年。台南處處充滿歷史的小店,卻是實在的小店,少有奢華的裝潢,卻有實在、古早味的好味道,就在這些小店中,幾個銅板通常就能滿足你的味蕾,填飽妳的肚子,這就是台南的特色─低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