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鄉月眉國小陳志鋒校長為慶祝成立百週年,帶領校史專刊編輯採訪團,辛苦走訪台灣南北各地的校友們,寫成「流金月眉」一書,讀後心中非常感動,因為這本書彌補了新港教育發展史的大片空白。
月眉國小是新港「下六莊」的中心小學,從1915年4月1日設立新港公學校月眉潭分校後,1920年四月獨立為月眉潭公學校,而後,隨著聚落發展,加上戰後嬰兒潮來臨,受教育人口增加,1954年9月增加安和分班,1956年擴大設為安和分校;中洋分校也循此模式,先設分班(1957年),1959年才蓋好校舍正式成立;本書雖然以畢業校友、校長及老師的口訴歷史為主軸,但輔以各式相關史料、老照片等,所以,紀錄內容多少也反應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從日治、光復到國民政府,有關新港這類貧困農村的經濟、文化、生活以及聚落環境的演變,是了解新港的重要參考史料。
早期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因為「開台媽祖」有關新港及北港孰先孰後的論戰,1989年開始投入「笨港歷史說重頭」的文獻資料整理、教育、學習、出版及人才培育等工作,陸續出版了「老鎮新生」、「打開新港人的像簿」、「說莊頭」、及「西庄報告」等書,這些歷史研究大都以新港周遭的「頂六莊」為主,月眉潭為中心的下六莊較少提及,「流金月眉」剛好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本書用了相當篇幅,整理從日治以來台灣初級基礎教育制度,法令、政策及相關內容的演變歷程,可以看到校長及編輯團隊的用心,特別從總督府檔案中找到月眉潭公學校設立的有關文件,彌足珍貴,也採訪到許多月眉人奉獻教育,像第一任家長會長林清泉老先生捐校地;林振芳老師們如何循循善誘孩子,像李榮義、李少桓等學生們如何終身感懷師恩的故事;在那生活貧困,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年代,若沒有這些前輩熱心教育,為下一代犧牲奉獻,一所可以讓月眉孩子就近學習的百年歷史的好學校,根本是不可能;這些故事將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們了解飲水思源,明白「食菓子拜樹頭」的道理,這是陳校長在月眉國小百年校慶紀念帶來最珍貴的禮物。
基金會成立的宗旨是希望下一代比我們更好,不放棄新港任何一位小孩,最近兩年來,在胡校長、陳校長、主任及老師協助下,我們利用中洋分校閒置的教室,針對需要關懷的小朋友,開辦「相信工程」的輔導陪伴課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善良,而且學習能力是優秀的,更相信小改變的力量,目前在中洋分校大約有十位小朋友參與;陪伴相信工程孩子學習的過程,讓我想到「流金月眉」書中提到:月眉國小設校初期,因為政府財政困難,地方人士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如何捐錢捐地建校舍;老師放學後如何家訪找學生;如何幫學生繳交補習費、註冊費;甚至協助孩子的父親到學校當校工,改善家庭環境,以免中斷孩子的學習機會;陳嘉上老師如何結合社區力量,爭取家長支持,訓練孩子,在全國各級桌球比賽中百戰百勝,讓月眉國小的桌球隊聞名全國,也協助孩子因為桌球走出人生的康莊大道等等令人感動的例子,我覺得基金會的相信工程還有很多需要向先進們學習的地方。
適逢月眉國小百年校慶,在此祝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同時,也期望「流金月眉」所描寫校友們的奮鬥的故事,可以感動下一代,讓下一代比我們更好。謹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