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言語是歌,世界就是家」,這是拉卡.飛琅<瀘沽湖>MV中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初次聽到這首歌是在電台廣播中,聽瀘沽湖的瑰麗,想像瀘沽湖的壯闊。在這盛夏午後,書活講堂邀請到拉卡.飛琅,來分享流浪賽德克勇士唱出遙遠女兒國的風情、講出那段與摩梭人熱情的回憶。
居住在蘆沽湖畔的摩梭人,也許是封閉而與世隔絕的環境,造就出極為獨特的民俗風情、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文化特色。
為什麼會說是流浪女兒國呢?可不是西遊記中取經途中的女兒國,而是摩梭人擁有的母系社會制度。女性負責耕種生產而男性負責養育子女,這倒是與目前普遍社會的方式大相逕庭。在這種制度的影響下,也出現了奇特的「走婚」風俗,摩梭人其實是相當害羞的,若遇到心儀的對象便會透過跳舞、唱歌等方式透露出愛慕之意,若雙方皆同意之後,男方便會趁夜晚偷偷潛入女方家中,而在天亮之前便離開。兩人走婚生下的孩子則一律交由女方扶養,而且是由女方的兄弟負責扶養,造就了獨特的「舅權」的現象。也正因為沒有實際結婚,雙方的關係只依賴感情來維持,並沒有其他外在因素的介入,若彼此分手後也可以自由的與其他人重新走婚交往。
也許是所有原住民的特色,不論是哪個地方的原住民都熱情、好客,更重要的是愛音樂!透過樂聲的聯繫,言語也許不再重要,透過音樂的溝通,與當地的文化激盪產生不一樣的互動。這裡的摩梭族人跟他一樣純樸善良、熱愛唱歌,他在當地瀘沽湖畔彈唱、教導當地小朋友吉他、採集當地人聲及樂器做為創作靈感,更將當地傳統歌謠寫進自己的創作當中。身為台灣原住民的拉卡‧ 飛琅與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僅三個多月的時間,透過音樂,突破語言的藩籬與當地人產生濃厚的情感。
兩個小時的互動裡,看到了水晶般潔淨的瀘沽湖、感受了獨特母系社會特色、體驗了浪漫的走婚傳統、更聽到了分屬不同民族,卻如出一轍的「原聲文化」,和專輯的文案非常貼切:「賽德克勇士,踏入女兒國瑰麗的音樂版圖;極少數民族對話出濃郁醇美的流浪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