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耕耘新港

【258期】台大公共衛生學院2014年畢業典禮致詞

作者: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謝謝台大公衛學院陳院長的邀請,今天可以在這偉大的日子裡,和您們一起分享畢業的喜悅與祝福!畢業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因為是開始,所以,有許多可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人生最大的抉擇,以及夢想如何實現。
我1977年台大醫學系畢業,因為家庭因素,一考上醫學系,我父親就期望能返鄉開業,在那「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台灣醫療體系正要蓬勃發展的年代,返鄉開業,是一條傳統、忙碌、缺乏挑戰,但是富裕的路。然而,我生命最大的挑戰發生在開業後第七年,1987年,那年解除戒嚴,是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甚至文化變動最大的一年,同時,我診所業務也最忙碌。這年,台灣中南部開始瘋狂「大家樂」,新港鄉親也不例外,每逢週二、五開獎日,街面無人、電話不通,鄉親忙著問明牌、調牌枝……,下午五點開獎後,簽中者忙著擺攤慶祝、秀煙火、電子琴花車、謝神……;槓龜者帶著「大家樂症候群」:頭痛、心悸、胸悶、冷汗、失眠……等症狀擁擠到我的診所;當我面對這種現象,有兩種選擇:一是留在診所,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繼續過開業醫師平常安穩的日子;或是走出診所,和鄉親共同探討瘋狂大家樂的成因,及尋求可能的解決辦法。
27年後,我重新反省那決定過程,一方面感念小時家境困難得到許多親友協助才能順利畢業,如今他們有些卻深陷「大家樂」簽賭而不可自拔;另方面傳統農村文化精華在大家樂帶來電子琴花車色情表演而破壞殆盡。此時,一位堂堂台大醫科畢業返鄉服務,難道只能症狀治療?除了賺錢,前輩蔣渭水先生在日據時代,組織文化協會教育大眾,而我呢?這些影響我走出診所,走上一條截然不同,卻可能為大家樂患者帶來一線生機,為生養我長大的新港帶來一片希望的路。
1987年,在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捐出第一筆15萬元捐款,鄉親一起出錢出力,不到三個月,成立了財團法人新港文教基金會,並推選我擔任董事長,一位小鎮醫師,如何在瘋狂大家樂的年代,膽敢擎起文化教育的大旗與之對抗,而文化教育需錢(資源)、需人(義工),那裡找?
那時,在鄉下對台大醫師有一定的尊重,我為了找人,刻意放下醫師的矜持,開放心胸,和鄉親喝點酒應酬開始;對電子琴花車色情表演帶來農村文化全面崩壞,除了保存傳統文化精華,要不斷引進新的觀念、新的作法,這些須不斷學習才有可能;至於社區的公共事務,要學習如何和人溝通建立共識;台大醫師的臨床訓練,只教我們如何了解對方,卻很少教我們如何讓對方了解你,甚至不懂對方是否了解你,台灣不像美國,大學畢業才讀醫學院,台灣學生高中畢業就直接進入醫學象牙塔,因此,社會歷練普遍不足,這是我擔任基金會董事長初期最難過,最努力學習的地方。
基金會從藝文展演開始吸引鄉親參與,然後逐年擴大工作內容,從傳統文化保存、環境保護、終身學習、圖書推廣、國際交流、健康營造、社區產業到弱勢關懷等迥異於醫療的服務工作。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甚至被推薦到內閣擔任政務委員,及後來九二一重建會執行長;2003年離開公部門又返鄉開業;2005年另外成立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和鄉親共同照顧鄉內老人、身心障礙者及新住民等共6年;2012年,又回鍋基金會董事長,開始規劃鄉內關懷兒童的「相信工程」工作。
我如何以平凡的小鎮醫師,推動這麼複雜多樣的社區工作,不僅由下而上,甚至到行政院當官,由上而下;我的想法從那裡來?怎麼找到義工?如何募款?如何組織?如何借力使力,具體行動?
除了打開心胸不斷學習,非營利組織更要有不斷的創新想法,我的習慣是,碰到問題時不急著作決定,先收集資料,廣泛了解各方想法,然後喝杯酒好好睡一覺,全然不同想法醒來就出現了;另外,腦筋要不斷思考如何整合、目標導向的整合、以人為主體的整合、人事時地物的整合、甚至正反意見的整合;對於理想的實現,最重要的是付之行動,在行動中不斷學習檢討修正,才可成功;至於非營利組織能否成功的要素:共同願景,必須由下而上,不斷聽取意見,才有可能。當這些作成了,感動鄉親,不僅人來了,資源也是源源不絕。
基金會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其實只是平台,如何讓有理想的人進入這平台,然後整合眾人力量,協助其理想實現,大概是27年來我最重要的工作;另外,最後,我必須提醒各位,關心社區,其實不必什麼專業,不必組什麼基金會或協會,只要每天撥個幾分鐘,撿垃圾、或打通電話、或對迎面來的阿伯微笑、或……,都可以讓生活的社區更美好!
今天是各位人生最關鍵的日子,我簡單說明了如何從一位平凡治療身體疾病的小鎮醫師,因為想徹底根治大家樂症候群的患者,從身體走到心理、社會甚至心靈的層面;從「開業醫師」,因為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而有「社區醫師」的可能,在此,謹祝福大家,能選擇您所愛,也能愛您所選擇!